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這兩天,在這家位于山東省萊州市海邊的水產養殖場里,發生了一件怪事,幾天前,養魚池里有一條魚不小心受了傷,引得整個養殖場的人都在為這條魚擔心著急。
萊州華池水產養殖公司 工程師 修淑芳:“那天人挺多的,正好這個魚是排卵期,怕驚嚇,到了下午,一下撞到池壁上,聽著咕咚一聲,聲音很大,再一觀察,這個魚已經開始很不舒服的樣子。”
那條受傷的魚,原本就是這群魚中的一員,從外表看,好像并沒有什么特別,而其實,它們的來頭可大著呢。
老教授學會特約理事 王曰健:“2003年,青島市科技局為促進和發展北方深海大網箱養殖的發展,委托中國老教授協會海洋分會的國內知名專家,專門引進了一種國內沒有的,斑點犬牙石首魚。”
據專家講,過了排卵期后,魚背上的斑點就會變成有光澤的藍色,所以,專家又給它起了個好聽的中國名字——“藍寶魚”。
老教授學會特約理事 王曰健:“在美國,有一些洲又把它叫做First fish,就是美國第一魚,它的口味優于石斑魚,它屬于石首科的魚類,這一科的魚味道非常鮮美。”
目前,在國外市場上,藍寶魚的價格大約在每磅10美元以上。
老教授學會特約理事 王曰健:“至于市場,只要它肉質好,我想在國內,價格應該在70~80元 500克。”
就在這一批魚到達國內后不久,國外就出臺了新法規,今后,這種魚將不再允許出口,而在國內,剛開始的育種工作進行得也并不順利,魚的數量也開始逐漸減少。
萊州華池水產養殖公司 工程師 修淑芳:“現在一共才剩12條親魚,受傷一條就少一條。”
然而幸運的是,經過專家們兩年多的精心培育,如今,它的魚苗終于被成功培育出來了。憑借著“近水樓臺”的便利,萊州本地的養殖戶們已經開始搶先嘗試養殖了。經過馴化培育后的“藍寶魚”,適生范圍變廣了,在沒有深海網箱養殖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在露天池塘和大棚中進行淡水養殖。
養殖戶:“朋友介紹的,他說是從美國過來的,比美國紅魚都好,肉質細嫩。”
養殖戶:“這次準備買5000尾。”
漁場員工:“這兩天來買的多嗎?多,不少,我們現在供不應求,今天就賣了將近4萬尾。”
大概6個月后,這些小魚苗就可以長到500克左右,達到商品魚的標準。到了那個時候,消費者就可以品嘗到藍寶魚的鮮美滋味了。
看著現在的“藍寶魚”,不由得使我們想起同樣是從國外引進的魚種——虹尊魚:它曾在市場上有過輝煌的表現,使眾多的養殖戶走上了富裕之路,如今依然是中高檔魚類中的佼佼者。作為品質更好的“藍寶魚”,我們相信它在市場上也將會有更好的表現。
南方漁網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