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以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推動漁業經濟發展為目標,以抓好“三、二、一”系統工程建設為重點(即建設好三個體系:漁業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水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好兩個基地: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原料基地,推動一個制度的建立: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全面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為:初步建立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管理機制;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效果明顯,漁業標準化進程快速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初步建立;水產品藥物殘留整治工作取得較好效果,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逐步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保證體系,推動出口原料基地建設工作。
“十一五”期間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安排
指導思想: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更新觀念,將抓質量安全管理貫徹于漁業生產全過程,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建設廣東和諧漁業,達到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目的。
重點工作:一是進一步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加快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發展步伐。根據到2010年全省水產養殖基本實現無公害生產的工作目標,主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1)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意見》(農市發[2005]11號),積極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通過政府推動和適當財政補貼,每年認定產地100個以上、認證產品50個以上;(2)貫徹實施《廣東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管理辦法》,建立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抽檢制度,加強對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的監管;(3)培訓各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管理人員。
二是繼續推進漁業標準化進程。加快產品和投入品質量、檢測檢疫方法等標準和養殖技術規范的制修訂步伐,尤其是要加大對無公害水產品和出口水產品原料生產配套標準的制定力度,建立、健全產前、產中、產后標準體系,使水產品生產和管理各環節都有標準可依。計劃每年制修訂漁業省級地方標準30項左右,建設漁業生產標準化示范區25個。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以國家標準為基礎,行業標準為依托,省級標準為配套,與國際接軌的水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三是不斷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1)繼續扶持、推動企業從原料生產開始,建立完整的HACCP質量保證體系,包括控制制度、生產的審批、生產記錄、疫情和環境質量通報、漁藥使用程序、產品銷售等環節,解決產品質量可追溯性問題。(2)建設水產品出口原料基地,啟動供應港澳淡水魚生產基地和貝類凈化基地建設計劃。四是不斷完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力度。(1)按省“三合一”體系建設意見,重點抓好汕頭等沿海9市和韶關、肇慶等3個內陸市的綜合實驗室建設工作,繼續推動、扶持水產品批發市場藥物殘留監測點的建設工作;(2)推動各級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建立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制度;(3)對漁業生產水域進行常規性質量安全監控,重點對工業“三廢”和生活廢水排放量大的漁業水源實施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建立長期的監控機制和資料庫;(4)增加投入,擴大水產品質量抽檢范圍和抽檢頻率,并將抽檢重點從出口主導產品擴大到與普通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產品、主要養殖產品和無公害水產品等,省級抽檢樣品數從現在的每年500多個增加到700個以上。
五是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教育力度,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支撐技術研究。培訓水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人員;建立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
六是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制訂《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條例》,逐步將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