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族箱用水原則:使用飼水盡可能接近魚兒原產地的自然水域水質。
淡水來源
不同產地的淡水魚對水質要求差異很大。
山泉
多由不溶性巖石層隙流出,水溫低,容氧足,礦物含量少,為軟水。當流經沼澤和荒地后,泥煤質土壤導致水質呈酸性。斑馬魚就生活在這樣的水質。
熱帶溪流
溪流的速度較快,不利于水草的生長,水生的植物品種較少。在這種環境中魚的體型大都細長,以免被水沖走。有很多魚適于飼養,如虎皮,剪刀尾波魚,飛狐等,以及下層水域的丑鰍魚,身體扁平,貼于河床,不被水沖走。
熱帶河流
熱帶河流水面開闊,流速緩慢。水中物質極易沉積,河床肥沃,利于水草生長。在這種環境中的原生魚體型較大。在上層水域中,有以茂密水草中昆蟲為食的斧魚等; 有在蘆草中游弋的神仙魚和單線鉛筆魚等;也有在河床的出沒的鯰魚。
熱帶沼澤
在熱帶,有旱季和雨季,當雨季的洪水沖積、泛濫時,在低地形成大片的季節性湖泊,而洪水席卷而來的各種動植物成了最好餌料。當洪水退去后,由于植物發酵和水體不流動,造成水中溶氧量低,在這種水域中,生長的多為斗魚、攀鱸和一些鯰魚,它們多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有一些魚在當水池即將干涸時,將身體埋入淤泥中,等待雨季的到來。
季節性熱帶河流
在熱帶,很多池塘和小河流是季節性的,也就是說,在雨季產生,在旱季時就干涸。因此水質的變化也就很大,當雨水充沛時,呈酸、軟性水質,隨著水的蒸發,水質逐漸變硬。而且水流非常緩慢,甚至靜止。含氧量非常低。鳉科的魚就生或在這樣的環境。因此,就有了很有趣的現象:鳉科的魚在旱季即將到來時,將受精卵埋在泥中,等來年的雨季孵化。所以,你可以將鳉科魚的卵用郵包送給你的朋友。真是方便啊。
湖泊
面積較大的湖泊,如非洲的裂縫谷湖,風平浪靜,除蒸發外,很少流失,水質呈硬、堿性。有較高含氧量。大多數的短鯛生活在這中水域。
近海水域
主要是靠海的河口,隨著潮汐,水質含有大量鹽分。溶氧足,水質較硬、呈堿性。象茉莉魚生長在這種地方,因此飼養這些魚時,放一些鹽有好處啊。
珊瑚礁水域
大多數海水觀賞魚就是從這兒來的。很漂亮啊。
珊瑚礁是珊瑚蟲的骨骼堆積成礁的。多為日照充足的淺海水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態區。
南方漁網編輯:李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