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異育銀鯽“中科3號”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桂建芳研究員等在揭示銀鯽雌核生殖和兩性生殖雙重生殖方式的基礎上,在973計劃“重要養殖魚類品種改良的遺傳和發育基礎研究”,“十五”科技攻關子課題“快速生長的銀鯽新品種(系)選育”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題“銀鯽雙重生殖方式的育種應用及其新品種培育”等項目的支持下,利用銀鯽雙重生殖方式,從高體型(D系)異育銀鯽(♀)與平背型(A系)異育銀鯽(♂)交配所產后代中選育出來,再經異精雌核生殖培育而來的異育銀鯽新品種。該品種已獲全國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為GS01-002-2007。
異育銀鯽“中科3號”是異育銀鯽的第三代新品種。第一代異育銀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銀鯽異精雌核發育生殖方式,用興國紅鯉作為異源精子刺激銀鯽卵子雌核發育生殖產生的全雌性后代。第二代異育銀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采用血清蛋白的電泳表型在方正銀鯽群體中區分出四個不同雌核發育克隆,經多年生長對比養殖試驗發現克隆間存在明顯的生長差異而選育出來的高體型異育銀鯽。前兩代異育銀鯽在全國推廣養殖后,已顯著推動了鯽魚養殖業的進步和發展。據統計,近十多年來鯽魚的養殖規模和養殖潛力越來越大,其年總產量已超過200萬噸,是產量穩步持續增長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在淡水養殖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異育銀鯽“中科3號”的核基因組與平背型異育銀鯽相同,線粒體DNA與高體型異育銀鯽相同,為平背鯽和高背鯽的核質雜種。2005年至2007年連續3年在省水產良種試驗站養殖試驗場、關橋養殖試驗場進行生長對比試驗結果顯示:異育銀鯽“中科3號”生長速度快,碘泡蟲病發病率低;一齡異育銀鯽“中科3號”比高體型異育銀鯽生長快28.43%;二齡異育銀鯽“中科3號”比高體型異育銀鯽生長快18.0%;三齡異育銀鯽“中科3號”比高體型異育銀鯽生長快34.4%。2006年至2007年異育銀鯽“中科3號”已在多個省試養過萬畝,已得到養殖用戶的高度評價,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試養結果顯示,與普通異育銀鯽相比,異育銀鯽“中科3號”生長速度提高15—25%左右,飼料系數降低0.1—0.2,明顯降低了養殖成本,畝獲利能力增加200—300元。據黃岡武穴養殖戶反映:他們試養的異育銀鯽“中科3號”每畝套養500尾,畝產鯽魚150—200斤,而從其它地方進的魚苗畝產鯽魚不足100斤,增產幅度在50%以上。總之,經三年重復生長對比和生產性對比養殖試驗表明,異育銀鯽“中科3號”比已推廣養殖的高體型異育銀鯽(高背鯽)生長快13.7%至34.4%,出肉率高6%以上。該品種已在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三屆第五次會議上通過了審定,為適宜推廣的養殖品種。
異育銀鯽“中科3號”的主要優點是:1、生長速度比高背鯽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遺傳性狀穩定;2、其體色銀黑,鱗片緊密,不易脫鱗;3、與高背鯽相比,其碘泡蟲病發病率低,4、適宜在全國范圍內的各種可控水體內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