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原本是西塘鎮羅氏沼蝦養殖戶們投苗放種的季節。而眼下,養殖戶只能“望塘興嘆”,本應最為忙碌的時節變成了“農閑”,原因就是無蝦苗可放,以往農戶盼望著豐收的喜悅不再出現,有的則是滿臉的惆悵。
目前,西塘鎮已成為浙江省羅氏沼蝦養殖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鎮。全鎮羅氏沼蝦養殖面積達到5120畝,年產量在1000多噸,每畝產值約有2000元,養殖戶有400多戶,主要分布在金明村,羅氏沼蝦蝦苗年需求量每畝5萬尾左右。
“羅氏沼蝦之鄉”今年卻遭遇到了最為艱難的情況。該鎮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受“倒春寒”天氣影響,蝦苗的培育出現了困難,湖州、吳江、上海等地的沼蝦苗種供應基地均出現了“苗荒”的現象。
有著11年養殖經驗的養殖戶錢根其告訴記者,今年他本打算養殖22畝,計劃投放130多萬尾蝦苗。“前段時間我就在尼龍大棚里放好了水,萬事俱備就等蝦苗,可卻被告知沒有蝦苗了。”面臨同樣難題的還有養殖了7年羅氏沼蝦的顧煜明,他說,當地的養殖戶一般都到位于湖州的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引進蝦苗。“都是天氣惹的禍,今年研究所傳來壞消息,沒有蝦苗供應。我的蝦塘就等著蝦苗投放,迫于無奈,我便向小苗場進苗。”顧煜明花了近13萬元購買了330萬尾蝦苗,可回來一數才發現蝦苗的數量不足,估計才達到6成。由于小苗場蝦苗生長不穩定,存活率遠低于研究所的蝦苗,品質也有差距。
在蝦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蝦苗市場價也從原來每萬尾八九十元飆漲到420元,蝦苗價格過高,且質量不如以往。錢根其無奈地說:“以前1斤沼蝦折算的苗錢是1元,今年起碼6元,再加上每噸飼料成本上漲了1000元,今年養殖戶的日子過得不太舒心。”
對于羅氏沼蝦苗出現市場供應緊張問題,西塘鎮、村部門非常重視,立即組織合作社去各地采購優質的苗種,解決供求矛盾;鎮農技專家積極指導養殖戶對養殖的產品進行結構調整,以南美白對蝦、青蝦作為替代羅氏沼蝦的主要品種;該鎮農業部門也做好新的養殖技術的培訓,避免養殖戶出現“空塘”、“荒塘”等情況,盡量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