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殖龍魚的最佳溫度在26-29℃之間。但在慢慢適應下,23-32℃也能承受。但是和其它熱帶魚一樣,急劇的水溫變化是一大禁忌。至于PH值,則以6.5-7.5的弱酸性到弱堿性為佳。
在飼養龍魚中,總離不開兩樣餌料,即活餌和冷餌:
活鉺:大麥蟲、面包蟲、蟋蟀、蝴蝶、蝗蟲、果蠅、青蛙、蝦、螯蝦、毛蝦、筋蝦、手中蝦、泥鰍、金魚、大肚魚、蛇、蜥蜴、蠶。
冷凍鉺料:漢堡、蝗蟲、蟋蟀、蜈蚣、雞、鶉鶉、幼老鼠、蝦、藻蝦、筋蝦、赤蟲。
但值得注意的是:活餌要注意是否健康,是否有寄生蟲存在,要沒有寄生蟲才可喂養龍魚。冷餌要注意是否新鮮。
龍魚的繁殖之所以被視為很困難,是因為這對龍魚而言,要在狹小的水族箱內,而且要使用限定數量的成魚來嘗試養殖的關系。若在廣大的空間內混合養殖多數成魚的話就一定會繁殖成功。
龍魚繁殖的主要問題,并非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在是否能在廣大空間確保多數親魚的經濟控制的部份。也就是說親魚愈多,生產力愈高。
但是,先不管[廣大的空間]。光就[確保多數的親魚]這點就是連有“世界熱帶魚工場”之稱的東南亞地區的熱帶魚繁殖技術,到今仍無法實現龍魚的量產穩定化。
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在原產地,親魚的價格昂貴,各處的養殖場都無法聚集到達量產體制數量的親魚。因此大多數東南亞的養殖事業者,都在自己的地方進行繁殖成功的小魚養育及親魚配種的工作。也就是說,那些雖然很早便繁殖成功,但由于親魚的數量極少,故完全無法貨,只能專門養來做為交配用。
這種情形,從最早開始進行合法個體出貨的是印尼,便可理解。數量上來看,在印尼有著馬來西亞更多的龍魚棲息著,故親魚也容易取得。因此,可以較早使用許多的親魚來繁殖,結果,小魚的數量也跟著親魚的數量成正比,而能比其他地方更快開始出貨。
而現在,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3國,仍持續在繁殖龍錢的優良個體。由于許多人的努力,使得過去曾是“滅亡的魚”的龍魚,又變成了穩定供給的時代了,當然也希望大陸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合法的進口龍魚,且將龍魚飼育成功重振我們熱帶魚王國的美譽。
龍魚與龍魚的混養
龍魚是屬于脾氣非常差的種類。一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要進行龍魚的混養魚就必須在大型的水槽內才行。例如成魚的話,要養2只以上,至少需要3公尺以上,深及高度各1公尺左右的水槽。而且,就算水槽符合尺寸的標準,因個體的個性不同,偶爾也會發生打架的情況,相反地也有在120 cm水槽中混養成功的例子,但這可能是因為微妙的平衡才成功的,或是剛好個體間相處得來成功等偶然的因素占了絕大部份。也因此,希望龍魚能健全的發展且長壽的話,就應該一缸只飼養一只就好。但在我公司長期嘗試之后,發現龍魚混養其實還是的法可循的。有種方法叫做[相親]。至少要使用180×60×60cm以上的水槽,中間用透明隔板區隔,將2只龍魚分開養殖看看。如此一來,由于彼此可經常透過透明 的及多孔的隔板看到對方,會習漸漸習慣對方,之后方再去掉隔板養在一起,但是,混養成功的機率約50%,若是經過長時間區隔后,彼此仍透過隔板威脅對方,或是想咬對方的法,就無法養在一起了。此外,也可能發生,當覺得他們彼此都好像習慣對方,便把隔板拿到,結果在不注意的時候,兩只就突然吵架,造成一方被咬死的情形,或是已經幾個星期都養在一起,正覺得放心時,卻不知何因使得彼此又開始吵架的情況才常可見到。一般養殖龍魚時最好能準備緊急避難用的水槽,要經常保持警戒心,注意是否打架情況發生。
龍魚與其他魚類的混養
龍魚不僅是同種類的,也不太推薦和其他魚類一起養殖。雖說如此,只養一只的話水槽會很單調,或是因為讓更有效地利用空間,也或許是為了風水運道,才會想到是不是可以混養,因此,接下來便介紹幾種可和龍魚養在一起的魚類。
混養成功的可能性最高的,就是泰國虎、淡水魚、飛凰、恐龍王等,這幾種魚都只有龍魚全長的一半左右到6成大小,所以混養成功的機率相當高。特別是淡水魚對水質比龍魚只敏感,所以若是可以平安生存的水質,龍魚也可健康的養育。
不光這樣,由于淡水魚會在底層附近流動,經常將底床的淤泥往上卷,所以在只鋪了一點底砂的水槽中,可以維持將淤泥送至過濾槽的調節。但是,由于個體的個性及適合性并不相同,上記種類的混養不一定會成功。等到發生事情之后就太遲了,這點請務必注意。
南方漁網編輯:李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