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吳江市的震澤鎮是全國龜鱉的主產區,這里幾乎家家都養殖龜鱉。而在鎮的西北角,一戶人家的養龜場明顯與眾不同。每一塊池塘都用高墻圍起,墻上扎著鐵絲網,墻角處還安著攝像頭。讓記者感到奇怪的是,池塘防范得如此嚴密,主人卻不是怕被偷,而是因這些池塘里養了一種行動迅速,且十分兇猛的龜,若它跑出來,咬著人的后果不堪設想。為了測試它的撕咬程度,記者特意摘了根樹枝去逗它。
張青青:“牙齒看到了嗎?”
記者:“我還沒來得及看牙齒。”
張青青:“你再逗它一下,它就來了。”
記者:“要不你來試試。”
張青青:“你的手不要伸得太近要咬掉的。看到牙齒了,看到了嗎?”
記者:“怎么那么兇猛,太可怕了。
這種四肢粗壯有力,尾巴有些像鱷魚,能比普通烏龜大上兩圈的龜,學名叫擬鱷龜,俗稱小鱷龜,原產于美洲。據說它們的咬合力在900斤左右,可以輕易咬掉人的手指。
張青青:“把這些美女、帥哥都集中一下。”
記者:“這個很兇的,你看它嘴張的。”
張青青:“你要不要讓它咬一下?”
記者:“我不要讓它咬。”
張青青:“它這個嘴巴上有血你給它擦一下,用紙巾擦一下。”
記者:“你就這么幾只?”
張青青:“沒有,那池塘里多呢,但是不能撈起來,撈起來影響明年的下蛋。你們是從北京來的,大老遠來的,總要讓你們看一下。”
這個年輕人叫張青青,就是這些小鱷龜的主人。在吳江市,他可是個傳奇人物。白手起家,只用五年時間,靠著200只小鱷龜,在全國龜鱉的主產區,做到了個人養龜的第一名,年銷售額達到4000萬。
而當記者開始正式采訪張青青時,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張青青:“不行了。”
記者:“我還光著腿呢。”
張青青:“酸了。我累了,我要坐在這里采訪。不行了,我一定要坐在這里采訪的。受不了了,你采吧。”
怕被蚊子咬,怕太陽曬,怕小雨淋,面對記者,張青青嬌氣,調皮甚至到有些不著調的舉動不斷暴露。
這讓我們始終無法把他和人們傳言中那個白手起家,敢闖敢干,五年時間成就億萬財富的傳奇人物聯系在一起。那么,這個看上去有些不著調的人是如何白手起家,僅僅靠著200只小鱷龜,成就財富夢想的呢?
張青青是江蘇省吳江市震澤鎮人,是當地大家族中的獨苗。為了讓他從小有出息,安心讀書,家人不惜學孟母三遷,然而張青青一直對讀書不是很感興趣,在學校里還凈做些調皮搗蛋的事兒。
女同學1:“反正還是老樣子,跟小時候一樣,嘻嘻哈哈的,很調皮的。”
女同學2:“打了架,他媽媽一直拉著他的手就過來,好笑得不得了,就這樣過來了,誰打我的兒子了,就是這個樣子的。”
1998年,張青青高考落榜,這讓家里人覺得他就是一個不成器的人。落榜后,張青青想到了承繼祖業養殖龜鱉。
在震澤這個全國的龜鱉住產區,張青青的爺爺是第一批從事龜鱉養殖的人,養殖技術更是無人能及。張青青是家里的獨孫,從小爺爺最疼他,可當他向爺爺提出想養龜鱉時,沒想到遭到了爺爺的強烈反對。
爺爺:“養殖方面,它有個周轉太慢,第二個他的心情穩定不下來。他最好是今天到這里,明天到那里。照這個性格,我是不贊成他養的。”
在朋友眼里,張青青不管多大的事,都是嘻哈面對,在家人看來,張青青是個心不定的人,做不成大事。1998年,不被人看好的張青青只好聽從家人的安排,進了一家企業做技術員。可他卻憋著一股勁,不甘心只做一個技術員,他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是能夠成事的人。
2000年5月,張青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沈留榮,跟他商量開一家龜鱉藥店。
沈留榮:“開始來問我的時候,來開個藥店。開個藥店,我說好啊,你反正也沒什么事情做。”
在震澤,養殖龜鱉才被看作是大生意,那時的龜鱉藥不過幾分錢,多則幾毛錢一包,是沒人看得上眼的小生意,很少有人做。張青青一提開藥店,家人朋友這回沒有反對,在他們看來,開龜鱉藥店只需幾千元的投入,是個小生意,就隨他的性子折騰去吧,誰都沒當回事。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張青青卻鉚足了勁。一次著急為了送藥還從摩托上摔了下來。
沈留榮:“開得快了,結果摔了一跤,然后紅藥水、藍藥水涂得滿身都是。我記得還是夏天。然后穿得很少。”
張青青騎著摩托到處跑。很快,這個愛動愛鬧不著調的小伙子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大家都說有了他就不寂寞。
沈佰林:“千家萬戶地跑,這個那積少成多。”
記者:“他有這個耐心?”
沈佰林:“有這個耐心,很辛苦。當時他就是開了一個摩托車,每一個養殖場,哪怕你最少的也幫你送。”
用四千元起家,靠著自己的辛苦和執著,2003年時,僅用三年的時間張青青就壟斷了當地八成的龜鱉藥市場,一舉從這個誰都不看好的小生意中賺了幾百萬。就在2003年,張青青買了這輛價值一百萬的越野車犒勞自己。
2004年,張青青也曾像今天這樣開著車驕傲地跑過震澤的街道,但是那時的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一場危機正在向他走來。
2004年,江浙一帶的龜鱉產量多到4億只,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直接導致價格迅速滑落。這一年,最糟糕的就是巴西龜,根本沒人要。
沈佰林:“瘋搶這個苗炒到了十幾塊錢一個苗。我們進的是十一二塊錢一個苗。當時的時候,你苗搶得大家瘋搶的。一下子這個市場又賣不出去了。”
張青青是當時最大的龜鱉藥經銷商,各家龜鱉養殖場欠他的藥款達到600多萬,而他自己欠銀行貸款和加工廠又有300來萬。龜鱉行情不好,養殖戶們還不上藥款,張青青無奈地掉進了一個近千萬的三角債。更讓他郁悶的是,很多養殖戶還不上藥款,干脆拿著賣不出去的巴西龜來抵債。很快,在張青青租下的40畝池塘里,放滿了養殖戶拿來抵債的大大小小巴西龜。
張青青:“那個水面上全部是龜腦袋,全部是龜腦袋,不像這種甲魚一樣,突出一點點,他腦袋全部在上面,嚇死人,張著嘴巴向你要吃的,那很恐怖的。那不是好玩的。”
一般池塘每平米最多養10只巴西龜,張青青卻達到了三四十只,而且每天還有人繼續送龜過來。在這個緊要關頭,很多人發現,他不去忙著收拾亂攤子,還每天著急上網,四處約會網友。出人意料的是,就是在這段不著調的日子里,張青青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商機,正是這個商機讓他在隨后短短五年里做成了當地龜鱉領域的領頭人。這個商機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財富玄機?
2004年5月,張青青對大量積壓在池塘里的龜不管不問,卻每天忙著出去和網友聚會,家人都覺得他破罐子破摔,很不成器。然而讓家人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在和網友聚會中找到了巴西龜的出路。
盧斌煜:“我們附近的網友,就是杭州、上海、蘇州的,就是玩龜的人,他們都自發的組織了一個團隊,到他的養殖場參觀,參觀之后都很驚嘆他這里的養殖規模。”
在上海江陰路的花鳥市場,網友謝益光開了家觀賞龜小店,生意很火爆。2004年5月,通過網友聚會,謝益光認識了張青青,他告訴張青青,其實巴西龜在觀賞龜市場上很搶手。
謝益光:“2004年的話,這樣的小巴西龜零售的話可以賣到10來元左右吧。”
記者:“這個呢?”
謝益光:“這個大的就比較貴一點了。”
記者:“那賣多少錢?”
謝益光:“可以賣到400元左右吧,因為這個龜比較大。”
記者:“當時巴西龜比較缺少是嗎?”
謝益光:“不太有,很難見到。”
當時震澤當地的巴西龜都是賣給龜苓膏加工廠做原料,多年來形成了固定的供求關系。大家看巴西龜賣價好,銷售穩定,都蜂擁去養,導致一時間供大于求。張青青生性活潑好動喜歡四處聯絡,這讓他更有機會找到客戶。通過謝益光,張青青大大小小的巴西龜僅四個月就銷售一空,還清300萬欠款,他還能純賺160萬,可最后他卻沒有拿回一分錢。
因為2005年初,在上海的花鳥市場上,他被一個價格高而且長相奇特的龜吸引了。
張青青:“市場上這么大的鱷魚龜,138一個。我們這個最貴的,就是那些巴西龜、草龜,什么龜。最貴的就賣二三十一個,我想這個東西不得了,一定要搞這個東西。”
2005年3月,從沒有養過龜的張青青,花160萬元從美國引進了800多只小鱷龜的種龜。就在他為自己的壯舉洋洋得意時,很多人卻都覺得他又做了一件不著調的事。
村民:“人家都沒有養過,它這個咬人的,咬的指頭也被咬下去了,我都怕,怕得不得了。”
女同學:“這個東西就是可以在中國養什么的,反正我們那時候當時不看好,大家都很吃驚,為他捏了一把汗的。”
沈佰林:“龜的行情慢慢往下走了,也不是那么好,這個小家伙又花那么大價錢去進了鱷魚龜種,好像看上去他有一點真的不知天高地厚。”
小鱷龜運到震澤的養殖場后,張青青小心看管。可就在2005年6月的一天早上,當他來到池塘邊時,他發現了一個讓他心生恐懼的情況。
張青:“有一天早上上面就浮了兩個起來,胖胖的,比買來時胖。”
這一天死了兩只小鱷龜,隨后的幾天里,池塘中還是不時浮上死去的小鱷龜。最讓張青青驚恐的是,就在半個月后的一天,池塘里竟一次飄上了70只。他一統計,發現買進的800多只小鱷龜已經死了600多只,130萬元打了水漂。那么小鱷龜為什么大量死亡呢?
一天下午,張青青在家看《動物世界》,其中恰巧提到了小鱷龜的生長習性,直到那時他才找到了自家小鱷龜死亡的原因。
氣溫超過37度,小鱷龜很難生存。盡管找到了死因,可是張青青只剩下200只小鱷龜了,這些幸存的小鱷龜能否產蛋,這成了他事業能否翻身的最后的籌碼。張青青在煎熬中等待著,直到2006年5月的這一天。
張青:“有個工人跑過來說,老板下蛋了下蛋了,我說你才下蛋了,對不對。他說不是不是,他說老板這個鱷龜下蛋了。我說你瞎說,他說真的下蛋了。”
記者:“你當時不相信?”
張青:“不相信,然后我就拼命跑跑跑,一路泥巴跑過來,挖開來。真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
這個像湯圓一樣雪白和大小的就是小鱷龜蛋。當時張青青就像今天這樣小心翼翼的把小鱷龜蛋一顆顆夾到框子里。時隔五年,他還掩飾不住第一次一窩挖出107顆蛋的雀躍心情。
張青:“當時我數到107,我興奮到站起來就忘了上面還有一個頂,邦!就撞了一個包。撞了一個包想想,哎呀痛得不得了,想想這不是做夢,這好得不得了。是相當興奮。”
那年張青青一共收獲了9000多枚小鱷龜蛋。他仔細算了筆賬,出苗后一個月就能進入觀賞龜市場,他至少能賺124萬。就在這時,張青青萌生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他要用這些蛋孵出盡可能多的母龜。母龜越多就能在以后帶來更多的收益。
養龜的人都知道,很多品種的龜都可以通過控制孵化溫度的方式來控制龜的公母。張青青盤算著,每天精心的照顧著小鱷龜蛋,2006年8月,小鱷龜苗出殼了,直到這時,張青青覺得自己就像做了個噩夢。
張青:“終于出殼了,那一天我把門打開一看,哇,嚇死人了。”
員工張明華:“有兩個頭的,五個腿的,就是有,那么有凹背的,駝背的,都是有。其他還有尾巴彎的,卷的。”
像這樣多出一只腳的,龜殼凹陷等都叫畸形龜,這在觀賞市場上是沒人要的。而當時這樣的畸形龜龜張青青一下就有6000只。他迷茫了,本想靠著那些龜苗翻身,證明自己,到頭來卻還是落得個不著調的結局。
然而就連張青青當時都沒有想到的是,在畸形龜的背后隱藏著一個驚人的商機,正是靠著這6000只畸形龜,他不僅賺到了400萬,還順利敲開了一扇上億財富的大門。那么,在這個驚人財富的背后又發生了哪些令人稱奇的故事呢?
2006年8月,張青青了經過多方請教才得知了一個事實,小鱷龜的公母根本不受孵化溫度的控制。
楊榮法:“勸他不要搞,他偏偏要搞,他不聽勸,他不是自己倒霉了。這個錢不是都賠光了。這個錢都是亂花花掉了。”
沈佰林:“他爺爺是這邊最早養甲魚的,連他爺爺的話都不聽,現在吃虧了吧,笑話了吧。”
爺爺:“大了管不住了,你自個兒決定了,對不對,就是這樣一回事,他也不聽我。他也大了,我也不會去打他。”
現在張青青的養殖場偶爾會有幾只這種龜殼太小的畸形龜,它們長到現在這樣6斤左右只需一年時間。
張青青:“你看這個蓋,都是這樣子的。不平衡的,這個蓋都蓋不住的。你看,他這邊長出肉來了。兩個鱷魚龜打一下架,都是怪物,這些都是怪物。這個池子就全都是怪物。”
當時大家都勸張青青把這種畸形6000多只龜立即扔掉,大不了就虧80萬,如果養的話貼多少飼料錢,賣給誰都是個未知數。然而他不但沒有扔掉,一年后,居然用這些畸形龜賺到了四百萬。
這里是上海最大的銅川路水產市場,每天24小時營業。張青青通過朋友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在這里做了十年生意的余傳興,也找到了他上億財富的敲門磚。
經銷商:“以前廣州需要量,比如說一天需要200斤,沒有拉不出來,以前只有拉一兩百斤一天,現在有量了,現在那邊可以走一天四五千斤,三四千斤可以走。”
記者:“當時是非常緊張嗎?”
經銷商:“非常緊張。”
小鱷龜的出肉率是龜類之首,達到85%以上,20個月就能養到10來斤,是烏龜的2倍,所以又叫“肉龜”。當時小鱷龜基本依靠進口,廣州市場上常常缺貨,一斤商品小鱷龜就能賣到120元。
記者:“當時張青青找你說是畸形龜你愿意要嗎?”
經銷商:“要,我們缺貨,沒辦法,很多人要貨,反正畸形打八折就可以賣給我們。”
記者:“飯店會跟你討價還價嗎?”
經銷商:“不會不會。”
八折后,畸形小鱷龜還能賣到100元一斤,五個月下來,張青青就賺了400萬。2007年開始,他陸續又從美國引進了6000只種龜,還總結了一套自己的銷售方法,每年夏季觀賞龜旺季時賣苗,剩下的全養成商品龜。
古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眼前是吃虧,那個時候是吃虧,但現在看看還可以。”
書記:“個人公司來講應該他現在,做到現在是NO.1了,但是以整個集團公司來講,可能他可能還是第二名,但是他的后勁可能還是比較大。”
現在全國養殖小鱷龜的人逐漸多起來,為了不局限于廣東市場,2009年張青青通過在老家周圍的烏鎮和南鱘古鎮等景區酒店里作招牌菜,又成功打開了江浙一帶的市場。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