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個在東莞耕田的農民到香港打工賺錢,從酒樓的打雜學徒工做起,到后來學師世界名廚楊貫一成為享譽香港和內地的名廚,還連續開了幾間高檔飯店成了老板,“鮑魚大王”林永春香港創業的勵志故事激勵了許多人。而他“事事認真、天天創新”的做事理念,更值得許多來深圳創業的市民學習。近日,林永春來到深圳創業,在南山前海路與學府路交界的富邦酒店開了一間富東酒家。林永春的成功到底有何秘訣呢?近日,本報記者專程采訪了他。
秘訣一
“事事認真、天天創新”
據介紹,林永春出生于東莞,以耕田為生,上世紀80年代他只身往香港謀生,在朋友介紹下到酒樓工作,剛開始只是個學徒工。1984年,他靠自己省吃儉用的打工積蓄3萬元,開始轉投肉類和蔬菜批發生意,期間輾轉認識到富臨老板——國際名廚楊貫一。“我從1984年到1993年,有9年時間一直是早上四五點起床搞批發,晚上6點再到楊貫一師傅那里做學徒,一直干活到晚上10時多。”也許是林師傅的勤奮好學和做事認真講求創新的態度打動了楊貫一,后來他成為楊貫一少數入室弟子之一,他也在嚴師的指導下成為“高徒”。
1994年,他自立門面,在北角開設了屬于自己的第一間酒樓。1997年,在楊貫一提攜下,他開始打“阿一徒弟”招牌,以炒桂花翅、阿林鮑魚、阿林炒飯等珍味佳肴旋即在港打響知名度,他的飯店也成為香港美食界享譽盛名的富豪飯堂之一。飯店的成功推出與他“事事認真、天天創新”的理念分不開。他還勤奮好學,除了2002年奪得法國美食會所頒發的廚師金獎外,在2003至2004年間,林師傅還修畢了香港酒店酒樓管理課程,后來更獲得多項國際證書。
秘訣二
“抓住機遇成就某事”
曾有日本老婆婆千里迢迢來香港吃鮑魚,并與他結下“師徒緣分”。這3個日本婆婆分別55歲、68歲、75歲,她們一生都在日本的巖手縣以捉鮑魚和曬鮑魚為生。對于她們來說,鮑魚是最熟悉不過的物品,其烹制的方法也特別簡單,許多當地人都覺得鮑魚不好吃。而她們聽說用中國方法煮出的鮑魚“特別美味”,于是選中了香港,結伴特意去吃當時最出名的楊貫一烹制的“阿一鮑魚”。
2003年10月,日本婆婆從巖手縣出發來到香港,恰巧楊貫一不在,她們在遺憾之余找到了林永春。林永春便為3個婆婆現場烹制了一回鮑魚。嘗過鮑魚的美味后,3個婆婆立即撲地跪拜,喊林永春“師父,教教我們!”。日本婆婆的壯舉是林師傅這輩子最驕傲的經歷,他把功夫毫不保留地傳給了她們,他覺得這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中日文化的交流。
而日本婆婆對此恩情也是難忘,多次和當地的電視臺邀請他和師傅楊貫一前去參觀他們的鮑魚基地。林師傅后來從香港飛到東京,從東京坐3小時的地鐵,再轉3小時的火車,又搭2小時的子彈頭火車(時速250公里),到盛岡市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又坐小車行走4個小時的山路,才到了那3個日本婆婆所在的巖手縣漁村。有了這個顛簸的路程,他才知道3個婆婆當時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去到香港吃鮑魚的。
“抓住機遇成就某事”也是林永春的成功秘訣之一。也是因這種緣分,他學會了辨別野生鮑和養殖鮑,也學會制作干鮑,并且在后來順利地代理了日本松島鮑魚。
教你一招:用最簡單的方法烹制鮑魚
鮑魚全身都是寶,它的肉營養價值很高,除了滋陰養顏、保肝明目,還富含良性的膽固醇,用于降血脂更為有效,中醫用它的殼與石碣明煲藥,可以治療眼疾。林師傅就用最簡單的方法烹制鮑魚。因他拿的鮑魚都是上乘品質,出鍋的味道就更純正鮮美,加上特制的“原汁原味制作”,業內都稱他的鮑魚是“糖心美人鮑”。
記者看到,林師傅煮鮑魚全部用砂煲,用排骨、老雞和發膠仔(金華火腿調味)一起煲15個小時,大火煲2小時,再用菊花火煲12~13小時,每隔1小時還要拿勺子去轉轉湯,看到太濃即加清湯,收鍋后鮑魚已變成實至名歸的“糖心鮑”了,它的“美人觸角”也還清晰可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