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由山東省科學院海儀所承擔的山東省發展計劃項目“海洋環境監測平臺及海洋災害預警系統”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技術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海洋資源豐富,但海洋災害每年也給我國造成千億元的損失,同時嚴重影響海上船只、海上作業平臺和近、沿海地區人民的生產、生命安全。
據“海洋環境監測平臺及海洋災害預警系統”項目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丁永耀介紹,世界上擁有海岸線的發達國家都建有海洋環境立體監測預警系統,以減少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而我國目前只在上海吳淞口和臺灣海峽等地區建有區域性海洋監測示范系統,監測網絡的覆蓋面積和數據的精確性都與世界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丁永耀表示,這套系統通過利用浮標網、海洋監測站、巡航飛機、監測船等監測手段獲取海洋環境實測數據,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對沿海海域海洋環境形成立體監測,對海嘯、風暴潮、海冰、赤潮等海洋自然災害和人為污染事故提供及時有效的預警預報。這一系統吸收了國際同類型系統的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