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生魚又被稱做烏鱧、黑魚,廣東本地主要養殖品種為雜交生魚,即烏鱧與斑鱧的雜交種。湖北、江蘇等地主要養烏鱧,去年杭州市選育出生魚新品種“杭鱧一號”, 并作為浙江省2010年養殖漁業9大主推品種之一大力逐步推廣。
廣東生魚養殖主要集中在佛山、中山。相比于長三角地區,廣東養殖生魚具有幾方面優勢,第一是氣候方面的優勢,廣東清明節前后放生魚苗,9月份即可長至1.3斤左右上市,年底長至2斤左右的商品魚,長三角地區同期放的苗則通常需要越冬養殖,第二年才能達到上市規格。第二,廣東的種苗價格更便宜。第三,在飼料方面,由于廣東推廣投喂飼料多年,市場已經成熟;第四,廣東養殖技術成熟,產量高達每畝上萬斤。
市場來說,以珠三角生魚看,價格不甚理想,多在5.5-6.5元/斤之間,相比2009年同期,魚價多出現下跌,但另一方面,由于飼料成本的上漲,生魚養殖(當年養成)成本上升。據估算,2010年生魚養殖成本已經從2009年的4.5元/斤左右水平上升到了5元/斤以上,2011年養殖戶利潤多在1元/斤以下。
生魚每年4-8月份都有苗供應,2010年水花200-300元/萬尾左右,2.5-3.0cm魚苗0.2元/尾左右。但由于氣候等因素影響,2010年廣東地區生魚苗生產情況不佳,養殖效果也不夠理想。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生魚已出現種質退化、生長速度減慢現象,飼料系數上升,這也是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