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6只越南石龜起家,歷經10年的艱辛創業,現已擁有36個水池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水產養殖池,池存7個品種近5000只純正的龜、鱉。他就是南寧市龜鱉協會會員,被人親切稱為“龜鱉專家”的廣西省上林縣西燕鎮云靈村云童莊共產黨員藍同順。
6只龜成為聚寶盆 1988年,血氣方剛的藍同順從廣西水產學校畢業后,曾經做過水利監測、空調服務和路橋管理工作。多年后他決定辭職回鄉創業,圓他讀書時許下的龜鱉養殖致富夢。
2001年,藍同順從廣西農學院購回6只越南石龜種,在家里砌起4平方米的小水池開始精心飼養。為了掌握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探索規模的養殖之路,藍同順一邊實踐,一邊買回《養龜技術》《龜鱉養殖》《黃沙鱉山瑞鱉養殖技術》等書籍潛心學習養殖方法,遇到疑難問題,則虛心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
藍同順遵循越南石龜的自然生長規律,從不刻意加速催長,每天只給它們喂定量的野生河魚和田螺肉,也從不給它們用藥。一年后,其中的4只母越南石龜終于產下了共20枚龜蛋,80天后又成功孵出了16只可愛的小龜,藍同順樂得手舞足蹈,更加堅定了發展養龜的信心。
5000多只龜鱉圓了創業夢 2006年,他投資數十萬元開始擴建養殖池,從4平方米擴大到2500平方米,分成36個小水池,并從3公里外的石山引來清澈的泉水,還購進了3個大冰柜、1臺肉類絞碎機和溫控器等設備,建起120平方米的保溫房和孵化房。
藍同順還大膽地從桂平市買回1600只黃沙鱉苗,每天像伺候“小皇帝”一樣精心呵護這些小鱉。剛開始給它們喂黃粉蟲,后來慢慢喂一些小魚和專用飼料等,“小皇帝”們也逐漸長大。可是,天有不測之風云,4個月后,這些“小皇帝”卻莫名其妙地死去500多只,藍同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將死龜解剖,通過器官來尋找病因,原來,自己用來喂鱉的專用飼料里面含有激素,而且又喂得過飽,所以鱉患上脂肪肝病而死掉了。
面對失敗,藍同順沒有氣餒,他吸取教訓,改用玉米粉、麥皮、南瓜、青菜、魚肉漿等混合配成飼料喂養。每天,他定時喂料、測溫、排水、補水,如果發現情況異常的龜鱉,就隔開檢查、喂養,及時治療,每隔半個月還要用石灰水給每個水池消毒……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池里有7個品種近5000只產值超過百萬元的龜鱉。由于藍同順飼養的龜鱉品種純正且時間長,又是流水養殖,所以吃后口感特別好,吸引了南寧、賓陽、貴港及本縣的酒店老板紛紛前來洽談訂購。
幾年時間,藍同順繁殖的越南石龜苗越來越多,而龜苗和成年龜的價格也逐年飆升,去年龜苗達到了每只320元,種龜達到每公斤1000多元。藍同順陸續出售龜苗和種龜,收入也逐年提高。
傳授經驗齊奔致富路 致富后的藍同順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來自周邊市、縣和本縣各鄉鎮的取經者。上林縣養殖戶覃進儉興奮地告訴筆者:“我是在藍同順的熱心指導下飼養黃沙鱉和山瑞鱉的,明年我就開始有收入啦。”
“龜鱉養殖最講究的是水質,排水時不能全部排出,剛孵出的小龜要放在保溫箱里喂養一段時間,其次是要有恒心和毅力……”藍同順笑著向筆者侃起養龜經。
藍同順說,作為一名黨員,他有義務和責任幫扶一些困難養殖戶,讓他們加入到龜鱉養殖行列來,共同致富。談起未來的發展,他說,即將開工建設的來馬高速公路云靈出口至縣城互通公路剛好穿過他的養殖池,他打算搬遷到公路附近的場地,并且擴大規模,全力打造生態、綠色、環保的上林龜鱉品牌,帶領群眾齊奔富路,共繪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