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生長是通過脫殼來實現的,每脫一次殼,螃蟹就能大一圈。蘇州地區蟹苗從放養到起捕,一般要脫四五次殼。去年,受養殖技術和天氣、湖水水位等因素的影響,陽澄湖蟹、太湖蟹推遲脫殼,到開捕的時候,許多蟹硬是少脫了一次殼,最終導致個頭小、產量低,大蟹比例只有三四成,而且賣不起價,吃客們也連喊不過癮。
不過今年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陽澄湖蟹、太湖蟹目前已開始第一次脫殼,比去年起碼早了半個月。專家分析,這主要跟今年春季氣溫穩定、湖水水位較為正常有關,如果能抓住這一有利條件,科學養殖,就一定能養出好蟹。
目前,省太湖漁管辦已邀請專家,為800來戶蟹農傳授大閘蟹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其重點是提醒蟹農多種水草、減少單位面積的放養數量;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也通過編印《蟹協簡訊》等辦法,向蟹農宣傳選購優質蟹種、生態養殖等知識,如每畝放養量減少到400只左右等。
此外,省太湖漁管辦已于近期組織蟹農在東太湖圍網內投放了螺螄、水草、花白鰱魚苗等,為太湖蟹的生長提供優美的環境和足夠的餌料;陽澄湖方面也將組織放流花白鰱等活動,改善陽澄湖的生態環境。
前來授課的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鑫認為,從蟹苗脫殼時間看,今年太湖、陽澄湖蟹體型和品質都屬上乘,只要接下來天氣正常,再做到科學養殖,秋季這“兩只蟹”的大蟹比例有望提高到五六成甚至更多,畝產也將能從去年的120斤增加到150斤以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