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石斑肉質好,體型大、成長快,售價高,養殖經濟價值極高,中間育成場一年可出兩批魚苗,有業者投資一年就回收成本。
龍膽石斑是石斑魚種中體型最大,有斑王之稱,牠的中文正式名稱是鞍帶石斑,學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常見英文俗名giant grouper、brindle bass 及 Queensland grouper。龍膽屬暖水性魚類,分布范圍很廣,從印度太平洋起西至紅海及南非的安哥拉灣,東至夏威夷群島,北至南日本而南至澳洲東部水域,臺灣東北部海域有產。龍膽石斑在幼年時為黃色,其身體上有三塊不規則的黑色斑紋。隨著魚體成長,黑色斑紋內會開始出現白色或黃色的斑點。
1995年人工繁殖成功
龍膽為珊瑚礁魚類,廣鹽性,可在鹽度11~41 ppt的水中生存,低于5 ppt會死亡。主食甲殼類,尤其是龍蝦、蟳、魚類、小海龜甚至是小鯊魚,攝食方式皆為一口吞下。適合溫度為22~28℃,15℃以下時會停止游動,不攝食。龍膽成長非常快速,第一年即可達1.5~3公斤,第二年可長到3~6公斤,最大可以成長至約2.7公尺(9呎)長,440公斤重,在澳洲水域曾有捕獲288公斤之記錄。
天然海域中的龍膽石斑數量并不多,野生2吋魚苗存活率不到千分之1,香港一個月捕獲的野生龍膽也不過3、5條。目前主要產地是在東南亞,澳洲水域也偶有捕獲,臺灣附近海域亦曾發現,但數量稀少,野生龍膽石斑早已是供不應求。
由于石斑魚肉質好,在日本、香港、中國大陸、南韓及東南亞等國家都普遍受到市場歡迎,在香港,石斑魚每日消費量達45公噸。而2008年起,來自上海和北京等中國大陸城市的需求出現了大幅增長,養殖龍膽石斑的售價幾乎漲了一番,從1年前的每公斤280元新臺幣漲到480元。龍膽石斑肉質鮮美,體型大、成長快速,市場售價每公斤約臺幣600~1000 元,養殖經濟價值極高,因此國內做龍膽石斑人工繁殖者大有人在,全球第一個成功做出龍膽石斑魚苗的是由龍佃養殖場戴昆財與水試所臺東分所合作,在1995年培育出人工龍膽魚苗,并于兩年后確立了量產技術。龍膽石斑魚的人工繁殖成功為臺灣水產養殖業注入了新生命,也對石斑魚產業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魚苗分三階段
臺灣之龍膽石斑產卵期在每年5至11月,盛產期在農歷每月初一至十五前后。雄魚在生殖季節時可以很容易的將精液擠出,有時在搬運時就會自然流出精液。種魚催產時用胎盤性腺激素( HCG)及黃體激素類似物(LHRH-α)二種賀爾蒙混合生理食鹽水使用。注射量為1.5~2C.C.,在背肌皮下注射,雄魚劑量為雌魚之三分之一。經賀爾蒙注射后2天可自然產卵,雄魚會追逐母魚,前半身會躍出水面再排卵及射精。一般產卵時間從傍晚六點至深夜二點,連續產卵三天,產卵量以第一天最多。受精卵在水溫28~30℃下約20小時孵化,受精卵之孵化率在鹽度30 ppt有90%的最佳孵化率,三天后之活存率為84%。
龍膽石斑剛孵化后的魚苗無游泳能力,72小時卵黃囊已吸收殆盡,就需投與綜合維他命及蝦片。隨魚苗之發育必須改變不同之餌料生物,共可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魚苗剛開始開口攝食2至3日稱為過料(俗稱魚花),必須投喂牡蠣幼生、小型輪蟲及蝦片等,同時添加少量綠藻水。
第二階段:過料后第三天將魚苗自布斗中移出至繁殖池中養殖,業者稱為「出斗」。過料后養至20日,魚苗有延長的背鰭棘與腹鰭棘,行如風箏狀俗稱為發翅仔。
第三階段:孵化后經過20日后已長至5~6公分,為收翅仔與紅頭期,即將變態為進入底棲生活的稚魚期,此時主要的餌料生物為橈腳類或豐年蝦幼生,25日后可長至8公分,呈紋帶寸苗后就可以出售了。
投資新場一年回收
石斑魚養殖產業鏈分成四個階段:種魚場、白身場、中間育苗場以及成魚養殖。種魚場做受精卵出售,白身場買受精卵孵化培養到7~8分賣出,中間育苗場買進白身養到3~5寸離場,成魚場買進寸苗養到成魚上市。石斑魚養殖每一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養殖技術及設備,且臺灣養殖業不論在資金、人員或土地方面,多數小規模型式,無法形成從種魚、孵化、寸苗到成魚養殖的一條龍大型企業養殖場,長久下來就形成一個多階段的,且既分工又緊密合作的石斑產業。
其中,龍膽石斑中間預成場是一個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及土地就能投入的一個階段性事業。黃啟能,幾年前停養筍殼魚之后,決定做龍膽石斑的中間育成場,他在臺南佳里鎮郊,投入三百多萬資金,土地只用了150坪就建起了一座活動式半室內龍膽石斑中間育苗場,而且經營一年就回收了投資。
黃啟能在水產界已經打滾多年,養過很多種水產品,早已累積一身養殖經驗。有鑒于國內一般養殖業者放養失敗后,多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把水流到外面,里頭可能有存活的病魚病蝦,因此,公共水域里存在著許多污染源。在做龍膽中間育成之前,經過周詳的分析及觀察,育苗場的地址選擇特別的重視疫病的隔離,為此,黃啟能的場設在臺南佳里市區旁,這里距離海岸還有七、八公里遠,放眼望去,附近不是住宅就是農田,看不到任何魚塭。遠離養殖集中區可以減少疫病的感染機會。
但是場里養殖用水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是抽自地下水,而且還是鹽度3度的地下海水。為了節省成本,黃啟能以簡約的概念設計了整場循環養殖。面積只有150坪,有9個獨立的養殖池,每個獨立池分成4小池,每個小池水面積是3x5米,水深1米,15噸水。
可拆溫棚冬暖夏涼
水池上方裝設可拆卸的簡易鐵架,以塑料布覆蓋,最上方有活動的遮陰網。走道以厚木板鋪設,走道下方是循環水過濾池,整場500噸水一個小時可循環一次。僅以日本制的棉網過濾養殖水,每片棉網1 x 2米,厚度3公分,棉網同時做為硝化菌的菌床。黃啟能說他的場最大的好處是在冬天裝上溫棚比較可以保持水溫,每個系統加裝一支3千瓦的加熱棒,水溫就可以維持在25~26度。「以目前場里的電費約在1.8萬/月,一批苗花5~6萬電費,換得2~3百萬以上的苗錢,其實還是很劃算的」黃啟能心中撥了一下算盤,認為這樣的經營模式還是挺合乎經濟效益。
夏天氣溫高時可拆除溫棚,打開遮陰網,水溫維持在30度上下,而且人不必在悶熱的室內工作。設備很簡單,僅僅花了350萬就蓋好了,他知道有同業蓋一個中間育成場,用的是固定的室內場,投資的建場費花了500萬。
黃啟能的場很新,專做龍膽的中間育成,購進7-8分的白身苗,養到3~5寸出售。今年是第三年,整場每批次可生產約2萬尾。近期龍膽甚為欠苗,他上一批培的苗小一點的10公分苗約每公分長度賣22-23元,也就是每尾220~230元。15公分左右的苗每公分賣18~19元,一尾約270~285元。「做龍膽中間育成最大的好處是養到20~30公分的1斤魚都還有人會接手買去養,沒有急著出售的壓力。」黃啟能有時會留一些魚下來養大以點再賣,因為每批苗從白身養到3至5寸,只要2個多月就可出售,一年兩批做下來也只要半年,其它時間整場水池如果空閑著沒有利用很可惜,留一些魚苗下來養可以充份利用設備。
龍膽石斑的白身仔在每年的8~9月開始出產,他每批苗要培2個多月。因為是用溫棚,在冬季水溫都還可以維持在25~26℃,這點存在著一些優勢,一般育苗場冬天的水溫會降到20度左右,魚苗會停止攝食,生長也停下來,培育的時間會拉長1~2個月。
由于場里用水是清潔無病毒的,加上采用循環水,黃啟能很自豪的表示自場其實已經達到SPF場的水平。為了維持整場無病原,在購買魚苗時也特別挑剔,都會先拿魚到車上做簡易的病毒快速篩檢,確定無病毒以后才會買魚。黃啟能笑著說賣家有時不愿意這么被挑剔,甚至不太想賣魚,龜毛的代價就是常常要花比較高的價格才能買到苗。自建場運轉以后,總共做了6批龍膽苗,平均都有8.5成的預成率,第一年就已經回本,黃啟能對于這個成績已經很滿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