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海伏季兩個半月,廣東汕頭逾千漁船高掛休漁旗。然而粵東南澳島沙灘、海岸依然一片忙碌景象,每天清晨6時起,養殖戶們就在“藍色牧場”來回作業。在南澳的沙灘上、沿岸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忙碌的身影,將滿載的江蘺運到沙灘進行晾曬、加工。
劉姐一邊曬江蘺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她家養殖的200多畝江蘺今年喜獲豐收,畝產比去年增加了五成,達到1500多斤。而且今年南澳江蘺特別好賣,干的江蘺一斤賣到6元,比內地其他地方的江蘺貴了三倍左右。
為什么南澳的江蘺這么好賣?深澳鎮養殖江蘺的陳大哥告訴記者,南澳的江蘺質量好,產膠量遠高于其它區域,瓊脂廠都非常青睞南澳的江蘺,所以盡管今年江蘺價格漲了2元人民幣,但一點都不愁賣。
據汕頭市水產研究所負責人介紹,江蘺,亦稱為“龍須菜”,原產于中國山東省沿海和日本沖繩島一帶海域,它既是提取瓊膠的優質原料,又是人類的綠色保健食品和珍稀的海洋蔬菜,還是鮑魚等海洋動物養殖的優良飼料,并且具有凈化海區環境的奇特功能。江蘺膠含量達百分之三十以上,是制造瓊膠的重要原料之一,廣泛應用于工、農、醫業,作為細菌、微生物的培養基。沿海群眾用其膠煮涼粉食用,也直接炒食,煮水加糖服用,具有清涼、解腸熱、養胃滋陰的功效。
南澳的江蘺大部分被瓊脂廠商收購,有一些也作旅游商品銷售。記者在南澳縣的各個海產品店也看到,新鮮的江蘺已紛紛上架,干的江蘺一斤賣到10元左右,濕的也要4元左右。
游客呂姐告訴記者,她每次上島都買些新鮮的江蘺回家,蛤蜊和江蘺煲湯,不僅味道鮮美,還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
南澳位于閩、粵、臺三省海面交叉點,由主島南澳島和附近22個島嶼組成。水產資源豐富,周圍近海漁場和淺灘漁場的各種魚、蝦、貝、藻類有1300多個品種。十多年前冬季,南澳縣在“江蘺屬海藻龍須菜移植粵東海區研究”項目獲得成功后,在海島全面推廣養殖江蘺。
如今南澳是廣東省最大的江蘺養殖基地,該縣江蘺的品質、畝產等技術均達到中國國內先進水平,南澳江蘺的養殖面積達3萬多畝。近年來,南澳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江蘺增產效果明顯,養殖年畝產量從原來的1200公斤增加到1600公斤。而且加上今年市面上的江蘺行情較好,使養殖戶獲得喜人回報,2011年南澳縣江蘺栽培面積共22500多畝,年產值達8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