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產業已成為我國沿海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長期以來,人們在追求海洋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海洋資源環境的保護,盲目開發利用的現象嚴重,對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影響。海洋經濟的發展依賴于海洋資源環境,海洋環境的改善才能促進海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保護海洋環境、促進人海協調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一、建立和諧的海洋環境倫理觀
環境倫理是指人對自然的倫理,它涉及人類在處理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時,何為正當合理的行為,以及人類對于自然界,承擔什么樣的義務等問題。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承認自然不僅具有工具價值,也具有內在價值,但又不把內在價值僅歸于自然自身,而提高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整體性質。由于人類和自然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那么,不僅是人類、還有自然都應該得到道德關懷。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在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整體價值觀的基礎之上,承認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關于人類所特有的“能動作用”,承認人類在這個統一整體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環境管理者的地位。
將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應用到海洋的具體層面,則可持續發展海洋環境倫理觀應是主張人與海洋和諧統一的整體價值觀。在強調人與海洋和諧統一的基礎上,更承認人類對海洋的保護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責任,以及對人類行為的環境道德規范研究。在共同承認海洋的固有價值和人類的實踐能動作用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人與海洋和諧統一的整體價值觀是可持續發展海洋環境倫理觀的理論基礎。可持續發展海洋環境倫理觀把道德共同體從人擴大到“人—海洋”系統,把道德對象的范圍從人類擴大到海洋環境。與此同時,由于只有人類才具有實踐的能動性,具有自覺的道德意識,進行道德選擇和做出道德決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體。作為道德代理人的人類,應當珍惜和愛護海洋,承認它們在一種自然狀態中持續存在的價值。因而,人類應自覺維護海洋環境。
二、健全海洋環境影響綜合評價機制
海洋是全球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活動對海洋環境乃至全球環境演化的規律、規模和方向勢必產生影響。為此,在了解海洋環境自然演化規律的基礎上,要通過不同規格的現場調查和室內研究類比,探索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影響的途徑、機制和規律,為評價海洋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提供科學依據。在海洋開發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維護海洋自凈能力、生態系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必須充分考慮海洋環境的保全。因此,在進行海洋開發活動時,要事先評價,充分掌握進行開發活動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要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積極推進環境容量控制污染總量制度,開展海洋環境容量研究。為全面推進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制度,按照河海統籌、陸海兼顧的原則,制定以海洋環境容量確定陸源入海污染物總量的管理技術路線,為實現海洋環境保護的理性管理奠定基礎。
三、加強海洋環境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隨著我國海洋開發戰略的實施,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也不斷提高。海洋環境保護的目的是避免產生新的污染和破壞,對已經產生的環境污染和其他生態問題,海洋環境的整治是必要的。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的修復,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1.擬定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盡快制定海洋資源總體利用開發和保護規劃。加強陸源污染控制,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實施科學合理的海洋開發利用與海洋環保實施方案。建立生態經濟系統,實施海洋“綠化工程”,有效地保護海洋環境。
2.加強和完善海洋公益服務工作。首先,加強信息化建設,增強環境監控綜合決策能力。建設海岸帶和海洋環境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化促進環境管理現代化,提高環境監控水平。其次,加強海上應急能力建設。可以通過成立包括監測監控和預警系統、信息查詢統計系統、事故現場信息采集系統、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災害信息發布系統、災害評估系統、中心運行維護系統、多媒體演示系統等系統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的海上應急指揮調度體系,提高海上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3.加強沿海和海洋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對于海洋保護區的認識,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新認識自然保護區,充分發揚“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海洋保護區建設中充分考慮到周邊公眾的利益,改變現有的保護區模式。對于海洋保護區的工作,不能一味地強調建設,更要強調建設的后續管理工作。此外,對于成立保護區后的保護區管理機構與保護區所在政府之間,由于權屬和利益關系而產生的矛盾,保護區的管理機構及相關機構要根據保護區發展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對于因保護區的權屬引發的保護區工作問題以及保護區內部的管理機構之間的矛盾問題等,都需要各有關方面以大局為重,徹底摒除由于部門利益引發的沖突。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