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寧河縣是天津市的養殖大縣。最近幾年,這個縣大力開發生態循環水產養殖技術,并取得了成功經驗。
近年來,寧河縣大力開發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先后研制和實驗成功養殖種植聯合一體化、沼氣發電、覆膜池封閉循環水生態養殖等多項技術,都取得了成功經驗,F在,生態循環養殖已在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推廣。
寧河縣天祥現代水產養殖園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魚類養殖基地,也是在國內率先試驗成功覆膜池封閉循環水生態養殖系統的養殖園區。在園區內,記者看到一個個占地面積約四畝的封閉式四方池子一個挨著一個,每個池子的四個角落都安裝一臺水質增氧機。說起應用這項技術的好處,天祥水產公司總經理苗建生侃侃而談: “第一它是封閉循環,省水。第二水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特別好,同時增加下邊小池塘的產量。管理難度小,小池塘直接定時間開增氧機,定時間投餌,定時間換水,連化驗再看護都省費用。這種情況下我們粗算從人工、電費,到整個出魚的省時省力上,應該節省到百分之三四十。”
國家級寧河原種豬場全場基礎母豬群三千五百頭,年供種能力達到四萬頭。這個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每一步都離不開生態循環發展。場長王志軍說:“畜牧業發展應該跟種植業發展有機結合,畜牧養殖這些糞、水是最好的有機肥料。這兩年我們建大的厭氧發酵,包括暗罐發酵等等,我們把這些都處理了。我們有幾百畝水稻,還有幾百畝玉米,還有其他經濟作物,我們把這些東西循環到這里來。我們明年再流轉一千畝地,做精品水稻”。
不僅如此,現在,寧河原種豬場五百立方沼氣池正在試驗階段。寧河原種豬場副廠長李俊奇說:“現在沼氣已經出來了,已經通到食堂了。我們準備把沼氣通到鍋爐上,因為我們現在每年煤的用量是一千噸,這樣沼氣在鍋爐上利用之后可以節約一部分能源。另一方面我們還想搞發電,和整個供電設施搞聯網。”
走進坐落于寧河鎮占地百畝的鑫瑞畜牧養殖場,記者看到在豬舍的前面整齊排列著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場長杜瑞寧告訴記者,這些水泥池子里養的是蚯蚓。這些蚯蚓的食物是豬的糞便,而蚯蚓的糞便又是豬的營養植物菊苣的肥料,蚯蚓則是產仔母豬極好地動物蛋白飼料。這種循環往復的種養模式讓鑫瑞養殖場既節約了大量成本,又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今年五月,鑫瑞養殖場又投資興建了一座一千立方的沼氣池,現在這個項目已全面完工。場長杜瑞寧說,這個項目不僅每年可節省電費、供暖費近四十萬元,還可以供二、三百畝大棚菜的有機肥料。
“我以后的想法是,我想要二百畝、三百畝的蔬菜大棚,把沼液、沼渣苗蔬菜,這樣既把沼液、沼渣利用起來了,咱們種的蔬菜純純粹粹是綠色的!
寧河縣農夫農畜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屬有農夫、農信、惠康三個養豬場和百利種苗培育基地。這種珠聯璧合的企業布局則是種養聯合一體化的典范。惠康原種豬場負責人陳海明說:“豬糞是很大的污染源,國家現在也非常重視。我們投資三百多萬建了一個沼氣池,現在還是照明為主,廚房做飯我們可以用沼氣,沼液可以起到打蟲子,殺蟲的作用,百利已經在使用了!
目前,寧河縣農業生產已經開始進入大產業、大生態、大農業階段,迫切需要循環農業的理念來指導生產,以便優化配置,整合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低消耗、高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寧河縣畜牧水產養殖行業開創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為今后過渡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