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秋日陽光下,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田黃村內的一方方蟹塘十分寧靜,“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三泖基地上的人卻正忙碌著——大閘蟹即將上市,黑黑瘦瘦的80后大學生王磊一邊要去浦南蟹塘拍照、查看,另一邊還要趕到城區撰寫科技興農項目申報材料和當天的水產日志。蟹塘收獲季前,王磊也作出了一個慎重決定:作為“三支一扶”(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兩年期滿的大學生,他選擇繼續留在合作社。
王磊領著記者走在蟹塘邊的淺灘上,不時介紹:這是尋常水草,那是特地引進的優質藻類……另一位技術員老袁插進話茬:“小王兩年前剛來我們合作社,一口氣在蟹塘上住了四五個月,臟活、苦活都肯干,學得自然多!”
為何擁有營銷、管理雙學位還要下蟹塘?關鍵是短短兩年間,王磊已在合作社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老袁介紹說,自己多年從事水產養殖,知道什么時候干什么事,但“總結、提煉”這些技術卻不行。如今,魚躍合作社的各種申報材料,都由王磊包了。不僅如此,他還幫合作社建起了規范的銷售流程。以前,工作人員賣蟹接訂單都是口頭約定,憑記性,有時會出現糊涂賬。如今,每一筆生意都有正規的訂貨單、出貨單。他還利用營銷專業知識更新了合作社水產品包裝,引來了更多客戶。
合作社帶頭人郎月林告訴記者,這幾年,農科人員青黃不接是個普遍難題。一批大學生來了,合作社既怕留不住,又怕他們無法學以致用。但王磊讓他看到了希望。郎月林去年有回查塘,做出了補種水草的錯誤決定。王磊知情后,立刻從電腦里找出了種植記錄,予以勸止。“養蟹只憑經驗,很容易出錯。幸虧小王發現及時,否則那幾個塘的蟹就出大問題了!”
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王磊想得很清楚,那就是在農產品的營銷領域摸出一條新路,讓“優質農產品賣得更快,價錢賣得更好,品牌得到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