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漁產業生產從“傳統捕”轉為“科學養”。去年,該鎮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戰略”,采取送漁民入學校培訓或請專家上小島養殖場指導的方式,不斷壯大科技養魚隊伍,淺水區養殖規模一擴再擴。比如該鎮象頭岙村圍墾了600多畝灘涂養殖蝦、貝、藻,年產量達2300多噸。
二是轄區漁資源從“過度掘”轉為 “循環生”。今年,該鎮又先后在所屬的洋旗—竹嶼島之間21.6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內投放了人工魚礁,放流各類苗種2億多尾。另外,他們還在浪通門海域放流了80萬粒曼氏無針烏賊受精卵,以維護轄區海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循環。
三是海產品銷售從“單線型”轉為“多門路”。今年,該鎮瞄準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組織人員出島推介海產品,先后探索出了連鎖經營、陸島電子物流配送等新型銷售渠道。
通過一系列舉措,大陳島周圍漁業資源有所恢復,全島漁產業生產總值已達2億元,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