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渝水區姚圩鎮,在一個立體式養殖場看到,雞鳴、鴨唱、豬肥、魚躍,好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養殖場主人劉云英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是我用3年時間建立的立體養殖場,在山上種樹和種菜,在水里養魚,在家里養雞、養豬、養鵝,用所種的菜喂養雞、鵝,再利用雞、鵝、豬的糞便作為飼料養魚,這樣互相補充,地盡其用。我開始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這還讓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2010年,我的純收入有十幾萬元。”
成功的創業者對潛在商機都獨具慧眼,劉云英也不例外。2000年,當農村大部分養殖戶還是單純養殖某種家禽時,劉云英就意識到要想早日致富,就必須走科學立體養殖之路。有了好項目,劉云英拿出家中積蓄,又向銀行貸款,承包了村中十幾畝魚塘。為節約開支,他和家人起早摸黑,動手搭建雞鴨棚和豬舍。
創業之初,劉云英對搞立體養殖一竅不通,她跑到縣城書店買回一大堆有關立體養殖的科技書籍,白天實踐,晚上學習和查閱有關資料,并積極參加鎮里舉辦的各種養殖技術培訓班。在養殖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她就跑去向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請教。經過努力,她終于學會了飼料配方、生豬常見病防治等科學養豬技術,又自籌資金10萬余元,養殖廠又“活”起來了。
俗話說:好事多磨。劉云英搞立體養殖十多年,經歷過不少挫折。2004年,天氣異常炎熱,由于缺乏養豬經驗和養豬技術,豬場沒安裝較多排風扇,致使豬場通風不暢,只一個晚上功夫,豬場的所有豬都死光了。望著一頭頭心愛的豬就這樣死去,劉云英心痛得厲害,一下就損失8萬余元。
面對挫折,劉云英并沒有輕易言敗,經過多年的辛苦拼搏,劉云英終于掌握了一套科學的立體養殖技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2006年,在鎮政府幫助下,她成立了云英專業合作社,成為全鎮第一家養殖合作社。如今,她逐年擴大養殖規模,發展到現在有魚塘200畝,成品雞5000只,豬400頭,鵝300 頭的立體養殖場,近幾年養殖場年產值都近百萬元,純收入均在15萬元左右。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云英通過立體科學養殖富起來,村里群眾紛紛前來取經,向她討教養殖經驗,她總是毫不保留的把養殖技術傳授給大家。在她的帶動下,村里許多養殖戶都摒棄了單一的養殖模式,走上了立體養殖,發家致富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