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市水產養殖添“新貴”,湛江天利海參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不斷開發新品種,今年,該公司承擔的“紅海蟄人工育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取得成功,蝦池規模混養技術目前正陸續推廣,畝純利潤3000元以上,將成為調整我市水產養殖產業結構的重要推手。
昨天,筆者在開發區東簡鎮一水產養殖場,見識了這種水產“新貴”。生產車間里,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技術總監陳水春正和養殖人員出最后一批幼苗。只見這種紅海蟄苗手指尖大小,在孵化池里,一朵朵小降落傘般忽上忽下,自由游弋,甚是可愛。“這些幼蟄的培育時間不過20天,現在即可出苗放養了。”陳水春說,紅海蜇最適宜在有淡水河注入及岸邊有蝦場的蝦池與對蝦進行混養,按每畝混養300頭、成活率10%計算,每頭5kg,平均畝產150kg,40—50天即可收成,產值3000元以上,經濟效益可觀。
湛江天利海參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在南方省區試養紅海蜇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東海島、雷州、遂溪等地水產養殖戶前來參觀學習,探詢紅海蜇養殖之道。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紅海蟄的國際市場行情看好。紅海蟄是我市開發蝦池、加快蝦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優良品種,也是目前養蝦業受到蝦病困擾,提高養蝦經濟效益的有較途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