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葉理榮(左)抓起一只種蛙給我們看;

葉理榮(左)在大棚下介紹生態石蛙養殖情況
在浙江省開化縣楊林鎮青峰村,有一片像城市綠化帶似的,但又非綠化帶。這里共15畝,綠蔭下有100多個水泥池,共1000多平方米。原來是該村葉理榮的石蛙人工養殖基地。夏日一天,當我們走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渠清水渙渙流進一個個養殖池,池內一堆堆大卵石、鵝卵石露出了水面。
石蛙學名棘胸蛙,又名石雞,是我國最大的食用蛙之一,營養價值可與野生甲魚媲美。葉理榮今年已74歲, 1996年4月,他得知野生石蛙在深山老林里并不多見,且售價較高,便萌發了探索人工養殖石蛙的念頭。當年,他購進20對種蛙試養,只養了半個月,卻沒有一個成活。之后的幾年里,他又買來幾十對石蛙,采取仿生態養殖,結果還是失敗。
成功屬于勇攀高峰的人!為攻克養殖技術難關,葉理榮常常深夜爬上深山老林的水溝中,實地觀察和摸索石蛙的生活習性、產卵的位置等關鍵環節。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到1999年,葉理榮養殖的石蛙,終于有部分成活?吹匠醪匠晒,他喜上眉梢,馬上到當地信用社貸款16萬元,加上自籌資金共50萬元,將一片灘涂和荒地建成如此規模的石蛙生態養殖基地。
葉理榮采取露天養石蛙,其清水是王山水庫里引下來的山泉水,為了實現生態養殖石蛙,他在水池中用大卵石和鵝卵石壘起了人工石洞,供石蛙白天跺進棲息,在卵石上還搭上了平面石板,成了“人工陸地”。同時,又在水池兩邊種上了桃樹、梨樹,水池上還用鋼架支起了大棚,棚頂被種下南瓜、絲瓜及獼猴桃爬滿了,綠蔭蔭的,給石蛙充分遮陰。為生態石蛙順利成長,他從杭州購進黃粉蟲種子,用麥芙、南瓜等喂蟲,又用長大的黃粉蟲喂給石蛙吃。
與此同時,經過科技部門批準,他掛起了“浙江省開化縣石蛙研究所”的牌子,專門從事石蛙人工養殖技術研究。10多年來,他一直堅持不懈,終于研究成功生態養殖石蛙,成為規模種蛙種苗基地,受到全國各地客戶青睞熱銷。近年來,他每年都為江西、福建、湖南、廣西等10多個省市提供了30萬尾的種蛙種苗(幼娃、蝌蚪),他被授予“浙江省級科技示范戶”。
目前,他的養殖基地里擁有種蛙2000多對,成品生態石蛙約1000余公斤,幼娃和蝌蚪不計其數。葉老說:“市場上的石蛙一般賣260元一公斤,而我的成品生態石蛙每公斤要賣40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