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端上市民餐桌的水產品中,養殖貨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些養殖魚、養殖蛤蜊、養殖海參“入口”是否安全?在它們的生長過程中會不會“服用”違禁藥物?昨日,記者隨檢查組赴膠南抽檢海參、石斑魚養殖場,現場取水樣、測飼料、抽取水產樣品,之后將通過專業方式檢測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使用違禁藥物等情況。 記者 董真 見習記者 馬曉婷
在膠南市瑯琊鎮一家海參養殖場,檢查組首先查閱了養殖場的生產記錄和檢測記錄。由于海參正在夏眠,對海參的檢測主要是抽取飼料和水樣。
記者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走進存儲海參飼料的倉庫,檢測人員穿上白大褂,戴好口罩、手套、頭帽,在倉庫里任意選取了兩種飼料作為抽樣對象。
取樣開始前,先對飼料外包裝上印的生產廠家和飼料名稱進行登記,隨后當場打開兩袋未開封的稚參料,分別取等量倒入同一個無菌袋,將袋里的飼料充分混合進行混樣,再將混好的樣品分別倒入兩個無菌袋保存,一份留給廠家,另一份則被存入帶來的保溫冰箱中。冰箱溫度將保持在0到4攝氏度。
檢測人員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另一種海參飼料鼠尾藻進行了取樣。隨后,檢測人員來到參池旁收取水樣,使用經過滅菌消毒的透明無菌瓶收集水后倒入無菌袋,再存入冰箱。
在膠南市大珠山鎮的另一家水產養殖場的石斑魚養殖車間里,按照檢測人員的要求,養殖場工作人員撈上了兩條約20厘米長的石斑魚放入無菌袋,存入冰箱。隨后,檢測人員又對養殖場使用的“海魚用配合飼料”進行取樣。
針對市民關心的養殖環節中藥物殘留的問題,養殖場總經理張和森告訴記者:“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改進來解決,我們現在的養殖模式是一種循環模式,不允許任何外界物質進入到我們的養殖環節中。 ”
工作人員介紹,這次檢測共提取了6個樣本。所有收集的樣本會在第
一時間進入實驗室。其中水產養殖飼料首先被粉碎,然后再進行提純凈化,做進一步的檢測分析。而像魚類這樣的樣本則會使用機器打碎,因為有許多微生物指標需要檢測,為了保證數據準確,需要立即進行檢測。 “主要是對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其中重金屬、藥物殘留是重要的檢測內容,具體檢測結果要待五個工作日后才能得出。 ”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