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美濟礁的礁石上,有一塊退潮時才能依稀看到的水碑,上面清楚的刻著9個人的名字,林圣平時常站在那個船頭,望著水碑的方向發呆,那里,有一段他不愿去回憶又難忘的記憶。
2007年,林圣平坐著漁船瓊京太01號和10多名工友隨叔公林載亮一起,劈波斬浪來到了美濟礁,因為叔公告訴他,美濟礁是世界上少有的優良深海魚養殖場,非常適合價格昂貴的暖水魚東星斑、老虎斑等魚生長,世代靠打漁為生沒有多少文化的林圣平,對于身為南海地理編委會副主任的叔公的話,深信不疑。
與林圣平他們乘坐的瓊京太01號一起來的,還有叔公購買的6萬條老虎斑和東星斑魚苗,于是,這個只有13個人的團隊,僅靠一條改造過的漁船,在遠離海南陸地900海里的島礁開始了規模化養殖的致富之路。
然而,就在他們經過幾個月艱辛努力,在島礁內將網箱漁排搭建起來,魚苗全部投放之后,當年11月20日凌晨,一場滅頂之災襲擊了他們的漁排和島礁,也讓林圣平有了八天八夜此生難忘的經歷。
林圣平回憶說,當天夜里,正在漁排上的礁棚休息的他和工友,遭遇了16級臺風海貝思正面橫掃,他們的礁棚和網箱漁排瞬間被全部摧毀,在美濟礁內作業的10多名工友也被狂風卷走。
情急之中,林圣平和另外兩名工友抓住漁排,在海上漂流了八天八夜,才被一艘新加坡的貨船救起,幸免于難。而幾經波折回到中國后林圣平才得知,在這次臺風中,9名同甘共苦的工友因此喪生。
然而,經歷死里逃生的林圣平在一年后,再次出現在了美濟礁上。
“‘海貝思’能卷走我們的船,卻卷不走我叔公開發南沙的心,盡管這里曾經差點要了我的命,但我不忍心讓74歲的叔公一個人回到這里。”林圣平說,為了幫叔公實現他的養殖科研計劃,更為了給9名葬身大海的同胞一個交代,在休整了一年后,林圣平再次隨叔公一起,帶著6萬尾老虎斑和東星斑魚苗踏上了開發美濟礁的征程。
如今,4年過去,在林圣平的打理下,叔公林載亮的富華漁業在美濟礁的潟湖內,已經建成近30個網箱,養殖了大約5萬尾魚,營業額能達上千萬元。而在南海水產研究所多項研究課題的協助下,美濟礁漁業在經歷了“養殖技術研究”、“生產性養殖試驗”之后,也正式進行“經營性規模養殖”。因為年事已高,林圣平的叔公將美濟礁的養殖工作,也全權交給林圣平打理。
而與美濟礁生死五年相依,除了養魚,林圣平對于自己和眾多漁民在美濟礁的存在,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南沙美濟礁從事漁業生產活動,我們也在維護國家主權,有一種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結在里面,身上的擔子會重一些。”
林圣平穿了一件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仿迷彩服,他說,在遠離大陸的邊疆海域,想著有官兵和漁政保護,心里會更踏實。
林圣平在與記者結束交談時,反復提及自己的一個期待,“希望政府能在這里建一個碼頭,既能保證正常的運輸需要,又能在臺風來臨時讓美濟礁及其周圍的漁民有一個避風港。”
說完,他轉頭望著那座水泥石碑佇立的方向,沉默不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