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鯊魚學名為蘇氏圓腹鲇,鲇形目,俗稱八珍魚、虎頭鯊、巴丁魚,屬巴沙魚家族中的一員,與深海中兇狠的鯊魚并無親緣關系。有黑、白、灰三種體色,分河系與海系生長。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浮游動植物為餌,也攝食人工飼料,成魚則攝食水生植物和人工飼料。
海南省文昌市勤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海明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淡水鯊魚生長迅速,適應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強,河流、湖泊、池塘、網箱均可養殖。每年四五月份投苗,2-3cm的幼苗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能長到20-30cm,體重1斤左右,當年魚苗即可長到3-4斤。在魚苗馴化時期,成活率可達九成左右。
精養池塘每畝投放2500-3000尾,也可投放4000尾/畝,用羅非魚粉料每天投喂4-6次即可。且餌料系數較低,大概在1.2左右。由于淡水鯊魚貪食,需要少量多餐。“按一畝投苗2500尾,一條魚4斤規格來算,一畝水面一年少說也能產1萬斤魚。”林海明說。
“這魚非常好養,除了四川綿陽的客戶反映有寄生蟲病之外,沒有聽說有其他的問題。”林海明告訴記者,只要注意定期調水、換水,按常規養殖方法進行日常管理,淡水鯊魚很難出現什么大的問題,可能是最好養的魚之一了,而且耐低氧能力非常強,在污水中也能長期棲息和生存。“其它的魚都浮頭的時候,淡水鯊魚也不會有事,不過在低溶氧條件下養殖,其生長速度明顯減緩。”林海明說。
由于是東南亞地區引進的熱帶魚類,該魚抗低溫能力比較差。淡水鯊魚適合生長溫度20℃-30℃,最佳生長溫度是24℃-28℃,當水溫降至18℃時,攝食量和活動明顯減少,水溫持續低于12℃時開始死亡。生長水質微偏酸,6-7.2較好。
目前,淡水鯊魚的養殖在我國南方各地都有零星分布,重慶、四川、云南等西南省份不少養殖戶將其作為主養品種,而海南、廣東、廣西很多人則將其作為混養品種與羅非魚等進行搭配。
在淡水鯊魚的軟骨組織中含有較多具有較高營養與藥用價值的硫酸軟骨素,尤其在港、澳被視為高檔名貴魚,市場售價較高。“海南當地塘頭收購價5-6元/斤,只能說利潤還算可以。”林海明介紹,但是在重慶,收購價達到50元/斤,當地酒樓食肆供不應求。海南也有人嘗試把魚拉到內地去賣,但活魚沒法運輸,只能運冰鮮,一斤只能買到十多元。對于這種地域消費的差異,林海明也覺得看不懂。
“可能還是不同地區的人消費文化不同,但是這條魚確實值得投資。養殖成本甚至比羅非魚還低,營養價值卻很高。”林海明認為,淡水鯊魚同鰻魚一樣含有硫酸軟骨素,但在某些地區卻賣不起價格來,可能與國人對這條外國的舶來魚認識不足有關系。隨著熱銷市場的培育和帶動作用,慢慢這條魚的未來會越來與光明。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