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樂山日報消息,在鮮魚供求進入飽和,魚價沒啥漲頭的情況下,樂山龍灘漁業合作社卻有新的發展。社員從2009年成立時的80多名上升到400多名,大口鯰魚苗銷售從3000多萬尾上升到5000多萬尾,養殖面積從3000多畝上升到2萬多畝。以大口鯰為主的成魚銷量,從3000多噸上升到20000多噸,產值從7000多萬元上升到17000多萬元,純收入從2000多萬元上升到6000多萬元。
那么,龍灘漁業合作社是怎樣發展壯大起來的呢?社長廖樹強告訴筆者,一是有技術力量支撐。龍灘漁業合作社經報紙、電視相繼報道后,引起國家、省漁業部門重視,專家、教授相繼到安谷視察調研、講學、傳授漁業科學知識,幫助提純大口鯰、黃顙魚等品種。二是引進新的魚品種比如東北懷頭鯰、南方烏魚。現在烏魚新品種已試養成功,畝產2000公斤以上,市價每公斤20至30元,明年可大面積推廣喂養;三是合作社堅持幫助缺乏流動資金的社員養好魚,每年搞3至5期養魚技術培訓,增強社員養魚技術能力。同時,每年賒給魚苗款200多萬元,賒給飼料500多萬元,讓資金周轉難的養魚社員保持了養殖面積,支持了新的養魚社員發展養魚業,尤其為社員解決了成魚產銷問題。龍灘漁業合作社就靠這“三大法寶”,使漁業從安谷向井研、仁壽、宜賓等地延伸發展,涌現了白馬鎮王茂華養魚100多畝,仁壽鐘祥吳衛清養魚600多畝的典型大戶20多家,使漁業興旺不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