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臺灣媒體,今年53歲的林文材,學企管出身,原本在臺南開設計算機公司,后來又到臺北朋友的計算機公司幫忙,4年前辭掉工作返鄉照顧母親。他說,母親過世后,在臺南繼續上班了一年,但覺得人生意義不應該只是這樣,便離開職場,跟人學討海,后來投入小區工作,今年才開始養蝦,一邊忙小區事務,一邊養蝦。
在此之前,林文材是完全沒有養殖經驗的門外漢,但請教專家、利用科學管理,今年6月起陸續放養40萬尾紅尾白蝦,第一梯次的10萬尾,最近陸續收成,目前已收成了500斤,而同樣放養10萬尾的漁民,有的只收成一、兩百斤,約只有他的三成而已。
紅尾白蝦的產地盤商收購價錢,一斤約100元(新臺幣,下同)上下,剛開始都賣給盤商,后來發現市價可賣到250元至300元,學企管的他改為自產自銷,若全以市價出售,500斤約可賣得10余萬元,而投入的成本只有一、兩萬元,而且還只是第一批收成。
林文材初次養殖就成功,在安南區媽祖宮小漁村造成不小的騷動,不少漁民對他刮目相看,但也有人認為他的魚塭是新池所以比較好養,也有長輩說是“媽祖有派天兵天將幫他顧塭仔”。
林文材謙稱,“我運氣是比較好,而新魚塭也有關系。”不過,他發現村民人口老化,學習能力普遍較弱,因此多次邀請水產試驗所專家到村里講授養殖技巧及管理,但鮮少有漁民愿意聽。
他說,都是遵照專家的建議來養殖,像是應以輪流分次放養取代現今一次放養的模式,以避免密度過高而反水。經過專家的解釋,很快就知道個中的養殖奧妙。不過,他強調,老一輩的經驗也很重要,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