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日韩国产另类,香蕉碰碰人人a久久动漫精品,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精品,成人在线激情视频,海外加速器试用三天

首頁 | 水產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技術 | 對蝦網 | 會議展會 | 水產視頻 | 水產論壇

企業推廣

  • 資訊
  • 技術
  • 產品
  • 企業
  • 招聘

搜魚高級搜索對蝦  羅非魚  金鯧魚  草魚  石斑  泥鰍  黃鱔  海參  小龍蝦  鰻魚  大閘蟹  

中國水產論壇
當前位置:首頁 > 水產新聞 > 國內新聞 > 養殖新聞 > 綜合養殖 > 養殖綜合 > 正文

養魚世界:源自于臺灣的紅尼羅魚

發布時間:2013/5/20 9:43:46  來源:《水產前沿》雜志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我來說兩句(0)
旺旺好漁資電商平臺
核心提示:紅尼羅魚擁有鮮紅亮麗的外表、鮮美的肉質與經濟實惠的價格,深受國際市場所喜愛。目前臺灣養殖紅尼羅魚年產量約1.2萬噸,主要外銷美國條凍全魚市場。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紅尼羅魚擁有鮮紅亮麗的外表、鮮美的肉質與經濟實惠的價格,深受國際市場所喜愛。目前臺灣養殖紅尼羅魚年產量約1.2萬噸,主要外銷美國條凍全魚市場。
  
  文/臺灣《養魚世界》鄭石勤 圖/吳健成 蔡旻宏 謝嘉裕
  
  紅色吳郭魚又稱為紅尼羅魚,學名Tilapianilotica,英文名Redtilapia,是由白化種的吳郭魚改良而來,紅尼羅雖然在國內市場并非甚為普遍,但在其他國家的市場潛力卻不容忽視,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斐濟、菲律賓、中東地區、中南美洲及美國等市場,價格均不錯。
  
  吳郭魚原產于非洲熱帶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產養殖魚種之一,1946年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俗稱“在來種”、“土種”或是海水種的莫桑比克吳郭魚(Oreochromismossambica),后人為了紀念兩位先生引進的功勞,特別取兩位先生的姓氏,命名為“吳郭魚”。
  
  吳郭魚突變種選育而來
  
  紅尼羅魚育種的故事起源于1968年,當時在臺南地區首先發現體型小,體呈淡黃褐色,魚體有許多黑色斑的莫桑比克白化突變種,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鹿港分所(現已改制為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引進100尾,并與尼羅吳郭魚交配。當時鹿港分所分所長郭河進行選種雜交,最初生產的魚苗有兩種顏色,維持原有黑色的魚苗約占70%,另外體表為紅色但布滿大小黑色斑點的魚苗約占30%,經多年的育種終于改良成功。
  
  一般吳郭魚腹腔膜為黑色,起初紅尼羅雖然體表有很多的黑斑點,但其腹腔膜則為銀白色,經數年之選拔育種后,1977年體表紅色的魚苗比例提升為80%,其紅色也比較清新亮麗,同時黑色斑點顯著減少。
  
  其后與尼羅種吳郭魚交配改良,至1986年已可生產全紅魚苗,即使是有黑色素出現,也都集中在腹部。經不斷進行育種改良,近年已成功培育出魚體更加鮮艷,且完全無黑色斑點的紅尼羅魚苗。
  
  臺灣年產量約1.2萬公噸
  
  全球約有90個以上的國家養殖Tilapia(羅非魚),絕大部分皆用于內需市場,只有中國大陸及臺灣,不只供應內需還有出口,目前全球Tilapia養殖量約320萬噸,亞洲國家約占全球生產的80%、非洲10%、中南美洲9%,其他如北美洲、大洋洲、歐洲約占1%。臺灣之Tilapia年產量約10萬公噸,雖僅占全球養殖總產量的3%,但年出口量卻高達3萬公噸,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條凍約2.5萬公噸,魚片約5,000公噸。
  
  紅尼羅雖然在生產量和出口量沒有正式的官方統計數字,但經由種苗場提供的資料估算,臺灣每年約生產2千萬尾的魚苗,估計大約有1.2萬噸的成魚產量,早年主要以活魚或整尾冰鮮的方式銷售,供應給北中南主要魚市或釣魚場,近年外銷市場逐漸增加,主要銷往美國、中東和日本等國家,以三去條凍的模式銷售(去鰓、去鱗、去內臟),每年外銷約6,000公噸的產量。
  
  紅尼羅在國際市場廣為流通,在東南亞和中南美的飲食習慣中,皆有食用整尾油炸或蒸煮的料理習慣,紅尼羅在肉質與外觀上皆優于傳統黑色Tilapia,因此在全魚產品中頗具市場競爭力。臺灣目前600克規格的紅尼羅成魚池邊售價每公斤約在60-70元不等,養殖戶表示,有時市場需求高時,甚至可達每公斤130元的好價格。


  色澤影響成魚收購價格


1968年發現mossambica白變種,前水試所鹿港分所開始選育紅尼羅。
國外的紅尼羅常伴隨著黑點


 拍攝自屏東九如芳峯養殖場的紅尼羅魚苗


臺灣已可培育體色艷麗、全無黑斑的紅尼羅魚
 


  一般來說,海水魚的價格優于淡水魚,而色彩鮮艷的魚又常與海魚畫上等號,因此紅尼羅因有著鮮紅的色彩,在推廣初期常被當作赤鯮、紅鯛或嘉鱲來販售。
  
  早期的紅色Tilapia可分為三種,分為身體呈紅色但仍然具有許多黑斑者,體呈紅色、黑斑較少者,及體呈紅白色、黑斑絕少者等三種類型,其中身體成紅色、黑斑較少者被認為較具商品價值。
  
  由于紅尼羅魚是突變種再經由雜交改良而來,在不同地區、不同品系及雜合性不同的品系下,體色有粉紅、紅色、橘紅、橙色和橘黃等,體型有尼羅吳郭魚型、歐利亞吳郭魚型、莫桑比克吳郭魚型等。先前有學者研究體色與成長及抗病力的研究中發現,色澤與成長的速度和活存率有影響。但也有學者表示,雖然成長和抗病力與體色有關,但最主要還是受到品種改良影響了生長遺傳因素,例如有和尼羅種或歐利亞種雜交過的后代,其成長就會帶有親代的特性。
  
  臺灣的紅尼羅經過不斷地改良,體表已少有黑斑,即使有也僅是在養殖后期,腹部會有零星斑點,透過飼料和藻水的改善,并不會影響末端售價。此外,紅尼羅腹膜為純白色也是其優勢,早期體表有黑點的紅尼羅,其腹膜偶爾會呈現黑色或有黑色斑點,但透過人工的選種已可解決此問題。
  
  國外的紅尼羅品系如中國的花鯛、彩虹鯛,東南亞的星洲紅魚,歐美的RedTilapia,也僅是在體色和雜交的品系上略有差異,而取不同的名稱,其魚種和市場價值其實殊途同歸。
  
  海水養殖的潛力高
  
  紅尼羅是源于莫桑比克的突變種,也就是我們所稱的海水吳郭魚,雖然目前的品種已經過不斷地雜交改良,但其耐鹽特性普遍優于一般吳郭魚品系。
  
  紅尼羅屬于熱帶廣鹽性魚類,耐低氧、窒息點較低,對鹽度適應范圍廣,可在鹽度千分之0-30生活,適溫范圍15-38℃,致死溫度最低7℃,最高42℃。
  
  在美國的紅尼羅研究中發現,紅尼羅可生存在鹽度千分之36的環境中,而幼魚可在鹽度千分之12的海水中孵化,在臺灣也有利用半淡咸水養殖紅尼羅的業者。屏東的陳先生表示,紅尼羅可飼養在鹽度千分之20的海水中,若要再提高鹽度至千分之30,則需要漸進式的鹽化,經由喂飼較高蛋白與高能量的飼料,其成長速度與淡水飼養相差無異,而且肉質更加緊實鮮甜,可當作生魚片來食用。
  
  藻水培育出優質魚苗
  
  近年紅尼羅魚苗價格每尾大約2.5-3元不等,各繁殖場皆擁有自己培育的種魚,一般并不愿意對外出售,自行選種培育的種魚除了每年篩選外,也會到鹿港水試所申請新的種魚,再進行品種改良。
  
  每尾母魚每年約可生產1,500-2,000尾的魚苗,以1雄配5雌的比率,放養在種魚池中。孵化可采人工孵化或天然孵化的方式,目前大多采池中自然交配產卵的方式,并于每天清晨或下午在池邊撈取魚苗,搬移到空池中做變性處理,繼續培養到出售的體型。
  
  魚體鮮艷的顏色是經由食物中的類胡蘿卜素和蝦紅素所產生,而魚類通常無法自行合成,必須透過藻水或食物中所攝取;因此,好的藻水可以培育出鮮艷的魚苗和成魚。繁殖場的種魚池在放養種魚前,都必須先行做水,水色以綠藻為佳,再透過飼料中補充營養,即可產生優質鮮紅的魚苗。
  
  產卵期約在3-11月間,在種魚的繁殖期將種魚移入池中飼養,約一個月左右雌魚會開始產卵,受精卵為沉性卵,雌魚會把受精卵吸入口里,利用鰓蓋運動和口腔肌膜伸縮,使卵粒在口中能旋轉滾動,并獲得充分的氧氣。水溫在27-32℃的條件下,受精卵大約5-6天可以孵化。
  
  剛孵化的稚仔魚臍囊很大,無法行動,由雌魚含在口腔中保護,經過4-5天,臍囊消失后,會開始攝取水中之浮游性動植物餌料生物,動物性餌料生物以輪蟲、水蚤為主,植物性餌料生物則以螺旋藻及束絲藻為主。稚魚經雌魚保護2星期后,才會脫離母魚群游于池邊水面,此時須把稚魚捕撈起來,除去色澤不純的魚,經盤點后,另行放入育苗池中培育。
  
  全雄魚苗是繁殖關鍵
  


繁殖場在生產季節過后通常都要再作種魚的選種


室外的藻水培育對紅尼羅魚苗十分重要 

 
  紅尼羅的繁殖力強,養殖約3-4個月即達到性成熟,若沒有經過單性處理,養成池中很快會魚滿為患,降低經濟效益。一般Tilapia常利用不同種的遺傳特性繁殖單性魚,將染色體帶ZZ的雄性歐利亞種(T.aurea♂)與染色體帶XX的雌性尼羅種(T.nilotica♀)雜交,產生染色體帶XZ的完全雄性子代,但由于紅尼羅本身就屬于雜交的子代,并非純品系的魚種,因此較難利用此育種技術產生全雄子代。
  
  目前臺灣的種苗場多以雄性激素“甲基睪固酮(Methyltestosterone)”在魚苗幼期喂食,使魚苗達到95%以上的雄性率,由于藥品昂貴,且添加的劑量、時間及方法都是各養殖場獨門的技術,目前臺灣僅有3-4家的種苗場專門生產全雄的紅尼羅種苗。
  
  國際間常用的生產全雄性魚苗方法,還有以下幾種:
  
  1、人工挑選
  
  當吳郭魚種苗培養到能以生殖孔判別雌雄時,一般為5-8厘米,在吳郭魚苗種群中挑選雄魚,進行雄性魚的單性養殖,但是這個方法相當耗費人力。
  
  2、雄性激素誘導
  
  利用性激素藥物控制Tilapia幼苗期的性別轉化,使95%以上的魚轉為雄性。
  
  3、種間雜交
  
  利用不同品種Tilapia在性別遺傳上的特點,進行種間雜交,獲得子一代的雄性率在90%以上,而且還具有雜交優勢。
  
  4、YY超雄性
  
  利用雌性激素逆轉雄魚為XY基因型雌魚,但生理表現為雌魚,然后使用這種“假雌魚”與正常雄魚交配,結果會產生1/4基因型為YY的“超雄魚”,使用“超雄魚”與正常雌魚交配會得到全雄的后代。
  
  5、三倍體
  
  當卵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予以外來刺激,使這種卵子和精子結合即可產生三倍體魚苗,此魚苗具有單性成長快速的優點,近年來也有研究單位正在研發四倍體的種魚,四倍體種魚可直接和一般種魚繁殖,即可得到不具生殖能力的三倍體魚苗。
  
  種魚產卵后也需要坐月子
  
  紅尼羅適溫范圍為20-35℃,最適合的成長溫度則在27-28℃左右,溫差過大易造成緊迫,影響魚的成長。繁殖場吳先生表示,紅尼羅由于并沒有固定的品系,若任其自行繁殖未作選種保留,幾代之后又會有隱性基因跑出來,即使是同一批種魚,今年產出的魚苗品質良好無黑斑,也不能保證明年產出也是一樣的狀況。
  
  因此在每年產季結束后,他會根據養成業者的反映及養殖情形,在培育上作調整。清池時除了進行池塘消毒外,也會進行種魚篩選及淘汰的工作,再將種魚搬運到過冬池中“坐月子”。種魚經過一整年的不斷繁殖難免有所耗損,若在冬季時沒有好好保養喂食補品,在新的產季往往無法供應足夠的早春苗,和提供一整年足夠的魚苗產量。至于該添加哪些補品,則是各苗場的商業機密,但建議可補充維他命與礦物質類的微量元素在種魚飼料中,除了補充過冬所需的營養外,還可修復精巢及卵巢的組織。
  
  目前臺灣僅存少數種苗場繁殖紅尼羅種苗,較具規模的苗場幾乎都在屏東,如芳峯、福海和海洋等,購買優良的種苗可由以下幾點判斷:
  
  (1)挑選聲譽優良的種苗場(有朋友養過賺錢)。
  
  (2)挑選有經過變性的全雄魚苗場。
  
  (3)避免放養去年度剩余的小魚(成長不佳、無變性)。
  
  (4)挑選種魚量多,且每年有新增種魚的種苗場(避免基因老化、抗病力差)。
  
  水質和飼料決定養殖成數


紅尼羅專用飼料


將有雜斑或過老的種魚淘汰 
 

  紅尼羅魚適應能力強,養殖管理與吳郭魚相差無異,僅有在幼期因體色鮮紅較容易被白鷺鷥捕食,可透過防鳥網與加深水色來避免鳥襲耗損。每池三分地約可放養約3萬尾,配備3-4臺1馬力的水車,約5-7個月可達一斤的上市規格,育成率約8成以上。
  
  種苗場吳先生表示,養殖紅尼羅的重點在于水質的調理與飼料的投喂,3-4月與8-9月季節轉換時需注意細菌感染,每季做計劃性的消毒,避免病菌滋生,平時添加益生菌,做好水中氨氮循環,以及藻相和菌相的平衡。飼料可選用一般吳郭魚飼料或紅尼羅的專用飼料,成魚飼料蛋白質約為28-32%,主要的差別在于紅尼羅專用飼料有額外添加蝦殼粉與藻粉,有助于體表保持紅艷。
  
  飼料投喂盡量保持八分飽即可,常有養殖戶為了加快上市時間而增加飼料量“催料”,但投喂過量時容易污染水質,引發疾病,反而未必能達到快速上市的目地,因此建議還是依照成長的階段,投喂不同的飼料量,魚苗階段的飼料量約投喂體重10%,隨著成長逐漸減少到1.5-3%,并根據天氣、水質及攝食情況適當增減投料量。
  
  2月和11月是外銷旺季
  
  紅尼羅生長快速,約6-7個月可達1臺斤大小供市場消費,近年池邊價格每公斤約臺幣65-70元,內銷北中南魚市或釣魚場,及外銷中東、日本及美國市場。內銷以活魚提供中北部釣魚場使用,或整尾冰鮮提供魚市批發。近年臺灣養殖紅尼羅魚外銷量漸增,約有5成的產量是供應外銷,以去內臟、鱗片鰓的條凍魚型式。紅尼羅每年外銷量約6,000噸,占臺灣條凍魚外銷的24%,產期的調節應以銷售旺季回推放養時間,預先規劃市場。
  
  目前幾個市場需求較旺盛的時期大致為下:
  
  1、復活節
  
  外銷旺季,每年3-4月不等,冷凍廠約在2月大量下單,可選擇在前一年的6-7月放苗。
  
  2、圣誕節
  
  外銷旺季,每年12月出口到美國,冷凍廠約11月開始大量下單,可選擇前一年的5-6月放苗。
  
  3、中元節
  
  每年8月(農歷7月15日)國內需求量陸續增加,可選擇2-3月放早春苗。
  
  4、農歷新年
  
  每年農歷1月1日(國歷2月)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加,可選擇前一年的7-8月放苗。
  
  5、清明節
  
  清明節是4月5日左右,在國歷3月下旬需求量漸增,可選擇在前一年的8-9月放苗。


飼養紅尼羅種魚的秘訣在于必須添加多種營養添加劑,產季結束需要坐月子


紅尼羅起源自臺灣鹿港水試分所,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由臺灣引進,國外不少研究單位及業者還稱之為臺灣品系。圖為鹿港水試所飼養的紅尼羅魚



立克次體2006年正名為法蘭西斯菌,較常于冬春夏季節交替時發生



產氣單孢菌常發生鰭基部與生殖孔出血,必須與鏈球菌作鑒別
 

  紅尼羅常見疾病
  
  紅尼羅抗病力強,正常養殖管理情況下不常得病,但在養殖條件不好時也會發病死亡,影響存活率。較嚴重的疾病有法蘭西斯菌、鏈球菌和產氣單胞菌等細菌性感染,簡介如下:
  
  1、法蘭西斯菌感染癥
  
  法蘭西斯菌(Francisella)為近年來(2006)經鑒定正名之病原菌,亦是先前1992年造成吳郭魚大量死亡之類立克次體病病原。此病較常于冬春夏季節交替時發生,剖檢下可發現在肝臟和脾臟造成的結節病灶。
  
  2、鏈球菌
  
  鏈球菌(Streptococcusspp.)屬于革蘭氏陽性菌,菌體型態上呈圓型或橢圓型,以成對或多個球菌串連成鏈狀為特征,感染的病魚常見到凸眼、腹部膨大及肝脾腎潮紅腫大的癥狀,好發于高水溫期與高密度養殖環境。
  
  3、產氣單孢菌
  
  產氣單孢菌(Aeromonashydrophilus),造成罹病魚鰭部和生殖孔出血、肝脾腎潮紅腫大,需要與鏈球菌病類癥鑒別。
  
  疾病發生時必須掌握黃金診斷期與治療期,養殖戶先停止投喂飼料并將頻死病魚就近送往鄰近動物疾病防疫所或魚病中心診斷,依合格獸醫師指示的處置方法進行治療,并應加強環境水質與病死魚處理,以防止疫情擴散。
  
  未來展望
  
  紅尼羅起源自臺灣,全盛時期時常有國外訪客來臺參觀與學習養殖技術,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亦相繼發展紅色吳郭魚之養殖,而這些國家的紅色吳郭魚均直接或間接的由臺灣引進,國外許多研究單位或業者均稱其為臺灣品系,臺灣之名伴隨紅色吳郭魚遠播海外,可說是一種另類的國民外交,但隨著品種的外流與單性化技術不斷的進步,臺灣的紅尼羅優勢已不如往昔。
  
  近年的新研究,如水試所的TsR純品系種魚和YY超雄性紅尼羅、嘉義大學的微衛星基因標記和早年福海農場的八角型養殖系統等,都為臺灣紅尼羅養殖帶來新的契機,未來如何將已開發的技術運用到業界,打響臺灣紅尼羅的品牌,還有待眾人的努力。
  
  本期報道由屏東九如芳峯養殖場吳健成、涌升海洋公司蔡旻宏及屏東科技大學謝嘉裕教授等熱心提供資料與圖片,特此致謝! 
編輯:羅詩吟 訪問人次:10272 關鍵字:羅魚,紅尼羅,Tilapia,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用戶昵稱:

評論內容:
滑動完成驗證:
 

品牌推廣

咨詢:0779-2029779

第十七屆農聘中國水產人才網絡招聘會

農聘-水產人才網

獵弧英雄

蝦青素

強肝

手機版水產門戶網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水產前沿廣告

海洋與漁業

圖文推薦

更多

最新養殖綜合

更多

紅法活體蝦青素

今日要聞

更多

熱點推薦

更多

關于我們 | 企業推廣

會員服務 | 網站動態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付款方式 | 網站地圖

服務專線:0779-2029779

傳  真:0779-2030003

郵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響力的水產網站--水產門戶網

廣西南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桂ICP備110017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桂B2-20050073

X

中國水產門戶網微信平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