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作者:盱眙縣農業委員會 梁宗林 王曉鵬
盱眙縣水產站2011年承擔的江蘇省水產三項工程編號為PJ2011—32“克氏原螯蝦良種繁育與高效生態標準化養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實施,在合作單位盱眙縣興隆陳濤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淡水小龍蝦苗種標準化繁育示范基地100畝,畝產苗種10萬尾以上,畝效益達4050元。建立了淡水小龍蝦高效生態養殖示范基地900畝,畝產量200公斤,畝效益達3120元。推廣淡水小龍蝦高效生態養殖面積6000畝,畝產150kg以上,畝效益2000元以上。現將養殖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選址要科學合理。選擇的塘口要求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土質以黏土為好,保水性能好。
二、防逃設施要完備。小龍蝦有溯水逃逸的習性,池塘四周應設置圍網防逃設施,同時進排水口是要做好防逃工作,并經常檢查。
三、合理放養。蝦種放養至關重要,放種成功就等于整個養殖成功了一半。應選擇無病無傷、附肢齊全、體色鮮亮、規格一致的龍蝦苗種,畝放200尾/㎏左右的優質幼蝦50㎏。如無自繁苗種應采用就近收購的的原則。在運輸過程中不能擠壓、脫水,多次多點投放,確保蝦苗放養的成活率。
四、養好水草。“要想蝦養好,必須種水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水草資源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水草既是小龍蝦的飼料又是它棲息脫殼的場所。水草種類要多,既要有沉水植物,又要有浮水植物,還要有挺水植物,如水葫蘆、伊樂藻、輪葉黑藻、茭白等。水草栽種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60%~70%。
五、合理投餌。在養殖實踐中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絕大部分養殖戶都加大了精料的投入。但同時也陷入誤區,往往只注重了精料的投喂,忽視了青飼料的投入,要注意葷素搭配。據研究發現,小龍蝦的食物中青草的比例占80%以上。實踐表明,草資源缺乏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龍蝦產量低品質差,難以賣出好價錢。目前“鐵殼蝦”“鋼蝦”大量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缺乏青草。精料投得再多而缺乏青草,不僅會使小龍蝦缺乏喜食可口的飼料,而且會使小龍蝦缺乏適宜的生活棲息脫殼場所,導致脫殼次數減少,甚至不脫殼,造成停止生長,而小龍蝦的成熟季節已到,從而形成了個體不大但蝦殼已變紅變硬的現象。因此,養殖過程中加大青飼料的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精飼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以存塘蝦重量的6%即可。蛻殼素的添加應按日投喂精料總量的1‰添加,并且定期使用。
六、科學管理。除了日常堅持“三觀五勤”,主要是要加強對敵害生物的清除和藥物管理。在改造時清塘消毒要徹底,堅決清除烏鱧、黃鱔等兇猛性魚類,平時要及時驅逐老鼠、水鳥等敵害生物。小龍蝦病害少,一般不會發病,若發病應對癥下藥,消毒殺菌就用二氧化氯,纖毛蟲等就用硫酸鋅,禁用聚酯類、有機磷類藥物。每月可堅持施用生石灰一次,用量每畝20㎏,既可改善水質,又可增加水體中的鈣質,促進龍蝦脫殼。水位管理要根據季節與溫度變化按“淺—深—淺—深”的原則管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