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陳志仁,是清流溪魚產業的帶頭人。10年來,他養魚創業,發起成立福建省清流縣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他先后獲得“全國科普興村致富帶頭人”、全省庫區“十大致富能手”、“省勞動模范”、“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在青山綠水間寫就了人生精彩……
他是“清流溪魚”養殖的能人
陳志仁,早先在外打工。2004年,他返鄉創業,帶著多年自學掌握的養魚知識和13萬元積蓄回到村里,在千畝灘涂地上挖塘養魚。
這一年,陳志仁投入20多萬元,挖了一口80畝的大魚塘,放下2萬多尾魚苗。次年3月,南平一位魚商,將他的魚全部收購,2萬多公斤魚,賣了20多萬元。
“我是清流人,溪水里養的魚就叫‘清流溪魚’。”陳志仁初嘗甜頭,就給魚取了名。
如何能讓魚賣上好價錢?他不斷吸取經驗,總結出了“反季節養魚法”。他將魚苗培育和成魚池里放養的魚,分為大、中、小等不同規格,成魚分批出售,大的賣出后,從魚苗中選出較大的補充放入魚塘。這樣,一年四季都能出成魚。由于均衡成魚上市時間,把握好市場供求,魚價主動權掌握到了漁農手中。
陳志仁還免費為村民診斷魚病,只按成本價供應魚藥,成了當地的“魚病專家”。一年下來,他接待就診魚病達1000多次,出診100多次,為漁民挽回損失二三百萬元。
他是合作社黨支部的帶頭人
2006年,陳志仁等6名黨員帶頭,注冊成立清流縣龍峰漁業有限公司,創辦“清流溪魚”養殖示范基地,第二年養殖面積增加到1500余畝。他提出“大戶帶小戶、老戶帶新戶,黨員幫扶困難戶”的幫扶措施,每戶黨員大戶幫扶2-3戶小戶或困難戶,養殖面積不斷擴大。
2008年,他組織成立清流縣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鼓勵黨員帶頭按章入社,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合作社采取“四統一”(即統一注冊商標、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服務指導、統一配送銷售)的經營模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水產品質量和產量。
陳志仁探索產業黨建的新路子。2012年12月,他組建漁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強化黨組織對漁業生產的領導和引導,保證漁業產業健康發展。目前合作社成員達到174人。
“魚苗一批購買0.5萬公斤,每公斤可省近4元;魚飼料成批購買,1噸省75元,一個月下來社員能省5000元……”帶頭人還處處幫著社員節省養魚成本。
如今,滄龍村養魚面積擴大到3200多畝,產量達到3000噸。“清流溪魚”品牌價值大幅提升,由2008年的8元/公斤提高到12元/公斤,社員人均收入由2.5萬元增加到6萬元。
他是合作社的大忙人
滄龍村水泥路邊一幢紅色琉璃瓦的三層新樓就是漁業專業合作社辦公樓,可要找陳志仁卻很難,他很忙。
筆者在辦公樓參觀、等候了40多分鐘,才見到陳志仁。他剛與信用社談妥一筆500萬元的低息貸款回來。攀談中,他的手機鈴聲不時響起,有南平、泉州的,還有江西等外省電話,或是問釣網如何安裝,或是咨詢魚的銷售。
前一段,作為省勞模,他受邀到杭州參觀,回來不到4天便組織往江西、廈門等地發送“清流溪魚”3次。當晚9時許,陳志仁還幫社員陳有光組織滿滿一車4000多公斤“清流溪魚”運往泉州。這些事務都是免費的、義務的。
“一撇一捺,要寫‘人’字很簡單,但要做老百姓心中的‘人’,我一直在努力。”陳志仁如是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