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白鷺、火山島、萬畝蠔排,這是光坡鎮紅沙村的“金飯碗”。
祖祖輩輩死守漁業吃飯的紅沙村民逐漸走出傳統營生模式,大膽嘗試經濟轉型,憑借“鳥、島、蠔”三大優勢,做起旅游文章,回報豐厚,甜頭十足。
紅沙灣海水養殖基地位于港口區光坡鎮中間坪村企石至新興、紅沙兩村東部沿海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了大蠔、網箱兩大養殖基地,其中紅沙大蠔養殖基地2004年被定為自治區級牡蠣(大蠔)無公害養殖示范基地。如今已有養殖大戶130多戶,大蠔吊養面積1.5萬多畝。形成了“一村多品”的經濟發展格局,大蠔、網箱養魚等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港口區海水養殖產業的一大亮點。“今年蠔價還可以,一串能賣到近10元。”正在蠔排賣蠔的村民“方塊六”心情很不錯。
靠海水養殖致富后的紅沙村民沒有大富即安,而是憑借現有的大蠔資源,推出了“十里蠔街漁家樂”、“海上垂釣”等海上休閑旅游項目。目前紅沙村興起了火山島、海上漁莊等多家“漁家樂”,一個集吃、住、玩、購等功能為一體的莊園式濱海休閑旅游村莊初步形成,“萬畝蠔排、十里蠔街、蠔門盛宴”品牌生態旅游地形成,吸引外地游客乘船游蠔排、嘗海鮮、體驗漁家樂,實現了旅游發展、漁民增收“雙贏”。
紅沙灣是由一個個島礁組成,當地人叫紅沙群島。由光坡鎮紅沙、新興村東部沿海海域中1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陸地及海域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島礁眾多,海丫海溝縱橫交錯,濕地景觀獨特,海灘和內陸均形成了大面積適宜于海水養殖和白鷺棲息、繁衍的水體和濕地,因此,“鳥、島、蠔”也成為紅沙群島獨特的旅游資源。紅沙群島目前已有初步開發的紅沙漁鷺園、火山島等旅游景點,年游客接待量約5萬人次以上。
看白鷺,要到紅沙,它是中國“白鷺之鄉”,每年均有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慕名而來。紅沙灣作為漁業養殖基地,縱橫交錯的海丫海溝,淺灘、濕地的魚類、貝類食物非常豐富,這為白鷺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所以那里的鷺鳥品種多,數量多,聚集密度大,白鷺停留時間長,園內建有觀鷺閣、惜鷺苑、小木屋等景觀設施,游客觀賞距離近,幾乎可以零距離接觸。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每年春夏季節的3至7月,均有上萬只白鷺聚集房前屋后的樹頂和竹梢,筑巢孵蛋、繁衍生息。這個時候是觀鷺的最好季節,因為天氣溫和,白鷺經常外出活動,如果游客備有“長槍短炮”,必定滿載“鷺影”而歸。
游蠔排,肯定很新鮮。逛“十里蠔街”,吃生蠔,這里的萬畝蠔排,除了進行漁業養殖,還供游客游玩。從觀海站道乘坐蠔排出發,游客可以一路觀生蠔、網生蠔、吃生蠔,直到蠔排到達火山島。岸上隨時堆放有一堆堆蠔排更新的木頭,據了解,被更換下來的爛木頭有南寧商人專門回收,經過再加工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做成餐桌、椅子再出售。
火山島是一個可以激發你想象力穿越回30萬年前的小島。島上有多種漁家樂項目,游客可以在火山島周邊海域圍海抓魚,海水退潮后可以挖各種海螺、沙蟲等,還可以租船海釣,零距離親近大海。火山島的彩石灘各種奇石盡收眼底,可賞可摸。玩累了還可以在火山島野營、住宿,島上建有海景木屋、帳篷供游客棲身。
有好玩的肯定有好吃的,紅沙灣漁村開有星級漁家樂,所以,來到紅沙灣,不愁吃不愁住。
紅沙景區,全程3—4公里,半天即可游賞完全部風景,既節省時間,又玩得盡興,何樂而不為。暑假期間,不少小孩及年輕人把這里當作漁業科普基地進行研究,周邊省份的游客,包括諸多高校學生,都會慕名趕來。這里有群鷺齊飛、萬畝蠔排、十里蠔街。逛蠔街、吃生蠔、坐船、釣海魚,還有火山島野營,各種吃、住、玩,應有盡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