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配方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羅非魚飼料中菜粕過高會對魚生長造成影響,在一定添加范圍內,棉粕的效果要優于菜粕,在無魚粉配方中豆粕為優質蛋白源。
文/圖 廣州市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 羅祖征 朱旺明 周萌 藍漢冰 韓正東 黃永政 朱志明

廣州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基地
本實驗設計了5組不同魚粉、豆粕、棉粕和菜粕比例的等價實用飼料,對奧尼羅非魚開展了兩個月的養殖實驗,結果表明無魚粉高豆粕組生長最快,且與低菜粕高棉粕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其他各實驗組(P<0.05),高菜粕低棉粕組的增重率與等棉菜粕組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其他各實驗組(P<0.05);無魚粉高豆粕組飼料系數最低,顯著低于等棉菜粕組和高菜粕低棉粕組(P<0.05),與高魚粉低豆粕組、低菜粕高棉粕組無顯著差異(P>0.05),高菜粕低棉粕組的飼料系數最高。本實驗結果表明在配方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羅非魚飼料中菜粕過高會對魚生長造成影響,在一定添加范圍內,棉粕的效果要優于菜粕,在無魚粉配方中豆粕為優質蛋白源。
一、材料和方法
1、試驗飼料和試驗魚
5組不同配方飼料按表1進行設計,并制成粒徑為3.0mm的膨化飼料。實驗用奧尼羅非魚購自佛山市南海區和順某水產養殖場,實驗時間為2012年6月4日-2012年8月4日,實驗地點為廣東省佛山市南海信豚中試基地。
2、實驗分組和投喂管理
實驗魚購回后在池塘暫養箱(2.5 m×2.5m×1.5m)中用普通市售羅非魚浮性飼料馴化2周至其完全適應池塘網箱環境。隨機選取1300條均重為99g的羅非魚分配到26個1.5m× 1.5m×1.5m(長×寬×深)的網箱中,每箱放50尾魚, 每組飼料3個重復。每天按初始體重的2.5%~6%分兩次投喂(09:00和16:00),根據水溫、天氣、魚的大小和攝食情況調整投喂量。試驗共進行8周,第4周時稱重一次,并根據體重調整投喂量。實驗期間池塘水質采用水質測試盒每周監測一次(水溫每天監測)。水質條件為:水溫28-32℃,溶解氧>5.0mg/L,pH值7.2-7.6,總氨氮0.1-0.3 mg/L,亞硝酸鹽0.01-0.02 mg/L。
3、測定指標
養殖實驗結束前,停食24小時后測定每箱魚的總重,記錄飼料投喂量。實驗結束時,每組飼料取16條魚,測定體重、體長等相關指標,同時解剖觀察內臟健康狀況,稱內臟重、肝臟重,并取兩側背肌用于常規成分測定。增重率、飼料系數、成活率、肥滿度、臟體比和肝體比按以下公式計算:
增重率(%)=(末重+死魚重量-初重)×100 / 初重;
飼料系數(g/g)= 攝食量 /(末重+死魚重量-初重);
成活率(%)= 結束時尾數× 100 / 放入尾數;
肥滿度(g/cm3)= 體重 × 100 / 體長3;
臟體比(%)= 內臟重 × 100 / 體重;
肝體比(%)= 肝臟重 × 100 / 體重。
4、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同時進行Duncan氏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顯著。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
二、結果與討論
1、實驗結果

經過8周養殖實驗后,飼喂不同配方飼料的各實驗組的魚體增重率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見表2),其中無魚粉高豆粕組的8周增重率與低菜粕高棉粕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其他各實驗組(P<0.05),高菜粕低棉粕組的增重率與等棉菜粕組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其他各實驗組(P<0.05)。各實驗組的飼料系數以無魚粉高豆粕組最低,顯著低于等棉粕組和高菜粕低棉粕組(P<0.05),與高魚粉低豆粕組、低菜粕高棉粕組無顯著差異(P>0.05),高菜粕低棉粕組的飼料系數最高,與等棉菜粕組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各實驗組(P<0.05)。

從表3可以看出,各實驗組之間的肥滿度、臟體比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肝體比以低菜粕高棉粕組最低,顯著低于高菜粕低棉粕組(P<0.05),與其他各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在本實驗中發現各組實驗飼料對實驗魚背肌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沒有顯著影響(表3)。粗灰分以無魚粉高豆粕組最高,顯著高于高魚粉低豆粕組和等棉菜粕組(P<0.05),與其他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2、討論
豆粕因其氨基酸平衡較好、消化吸收率高而作為羅非飼料的優質原料,可有效替代一定量魚粉的研究已有報道。趙海祥等(2011)研究發現,以20%魚粉添加量為對照組,用不同豆粕添加量分別替代20-80%的魚粉,結果表明,在吉富羅非魚飼料中,可用豆粕替代80%的魚粉而對吉富羅非的生長不會造成顯著影響;大量研究表明,羅非魚對豆粕(干物質、蛋白質、氨基酸、能量)具有較高的消化吸收率(姜瑞麗等2010;吳建開等,2000;Sklan等,2004;Kenna等,2005)。在有關羅非魚對幾種植物蛋白消化率的研究中發現,羅非魚對豆粕的干物質、蛋白質、能量的消化率要明顯高于菜粕和棉粕(吳建開等,2000;姜瑞麗等,2010)。在本實驗中,無魚粉高豆粕組飼料的豆粕用量遠遠高于高魚粉低豆粕組魚粉和豆粕的總含量,而菜粕、棉粕的含量則遠低于高魚粉低豆粕組。因此,從飼料蛋白源來看,無魚粉高豆粕組飼料的蛋白源組成要優于高魚粉低豆粕組的蛋白源組成,這應該是無魚粉高豆粕組飼料的增重率顯著高于高魚粉低豆粕組,而飼料系數則顯著低于無魚粉高豆粕組的主要原因。

在本實驗中,菜粕、棉粕的合計添加量為34%,菜籽粕的最高添加量為24%,棉籽粕的最高添加量為24%,在這個范圍內,隨著飼料中菜粕的添加量增加,羅非魚的增重率呈下降趨勢,飼料系數升高,肝體比升高,與張明明等(2011)的研究中結果類似,隨著飼料中菜粕添加水平從15%-60%,羅非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飼料效率均呈下降趨勢,類似的實驗結果在其他水產動物的研究中也有出現,如莫桑比克羅非魚(Josefsson,1970)、草魚(吳志新等,2005)、異育銀鯽和團頭魴(高桂琴等,2004)。研究表明,菜籽粕中含有的單寧、芥子酸和硫代葡萄糖甙等均可降低魚體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效率(Francis G,2001;Hendricks J D,2002;劉文斌等,2004),這應該是隨著飼料中菜籽粕添加量增加導致羅非魚增重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本實驗中,在棉、菜粕含量為34%總添加量的范圍內,棉粕添加量的增加更有利于羅非魚的生長,這應該與羅非魚對棉粕的消化率比菜粕高相關(吳建開等,2000);另外也可能與羅非魚對菜粕和棉籽粕不同耐受程度有關,樂貽榮(2008)在利用菜粕替代豆粕飼養羅非魚時發現,當利用菜粕替代超過45%的豆粕(此時菜粕添加量為30.8%)時,雜交羅非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在該實驗條件下建議飼料中菜粕替代豆粕不宜超過30%,飼料中菜粕適宜添加量不宜超過20.04%,而在利用棉粕替代飼料中的豆粕研究時發現,棉粕替代豆粕比例由15%增加到60%,雜交羅非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同對照組相比均無顯著差異。
在本試驗中,隨著菜粕添加的增加,試驗魚的肝體比隨之增加,高菜粕低棉粕組的肝體比顯著高于低菜粕高棉粕組(P<0.05)。這可能是由于菜粕中的抗營養因子導致代謝障礙以及毒副作用所致。已有研究表明,菜籽粕引起動物肝臟病變可能是腈的毒性作用,而且腈的毒性高于其它毒物(Josefsson,1970)。于炎湖等(1992)指出,腈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細胞內窒息,抑制動物生長,引起肝、腎等不良反應;研究發現,菜粕含量等于或大于 34.8 % 時,肝細胞出現空泡變性,特別是菜粕含量為50%時, 隨著試驗的進行,鯉肝細胞的空泡變性部分發展為大面積出現肝臟淤血,部分肝細胞濃縮變小、溶解、細胞界限模糊,呈現壞死(吳志新等,2006);菜籽粕含量為 60.0%時,異育銀鯽肝胰臟出現一定腫脹現象,同時引起肝功能受損(蔣春琴等,2010);飼料中添加30 %菜粕時,草魚肝細胞體積略有變大,出現核偏移和空泡變性,菜粕含量達到50%時,肝細胞由變性到壞死,細胞質結構崩解,胞漿呈顆粒或片狀(馬利等,2005)。
本實驗結果表明,在同等成本條件下,高豆粕、低棉菜粕的蛋白源配伍要比低魚粉高雜粕的配伍效果更理想,菜粕含量過高會影響羅非魚的生長以及肝臟健康,在一定添加范圍內,棉籽粕作為蛋白源優于菜籽粕。(參考文獻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