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搭建溫棚,培育幼苗提高存活率
從2007年開始,我市不少地方辦起了龜鱉養殖場,主要養殖黃沙鱉、中華鱉。2011年,全市養鱉規模高達7000多畝。不過由于養殖成本高,技術缺乏,龜鱉存活率低,加上近年來市場低迷,大多養鱉戶處于虧損狀態。如何降低成本?是擺在眾多養殖戶面前的一道難題。最近,一種膨化料喂養的新方法的出現或許能為解決養殖成本提供參考。
傳統喂養成本高,養殖戶盈利難
一直以來,傳統養殖喂養黃沙鱉都是用粉料和鮮魚喂養,不但廢料廢人工,而且影響水質,傳染病多,加上如果養殖技術跟不上,黃沙鱉存活率較低,養殖戶成本居高不下。
近日,記者走訪了南江街道常樂村兩個采用不同方法養殖的黃沙鱉養殖場,了解到了不一樣的情況。
在一個采用傳統方法養殖的黃沙鱉養殖場里,10多個用水泥砌成的池塘連在一起,池塘周圍用石棉瓦圈圍起來。“黃沙鱉要養3年,2-3斤才可以開始賣。”養殖場的陳老板表示,他從2008年開始養殖了10畝黃沙鱉,第三年開始賣出第一批。一個周期下來,龜鱉的存活率并不高,一般養3000-4000只幼鱉,只存活1000多只。
記者注意到,每個鱉池岸邊都擺放著一排石板,每塊石板有一半露出水面。“這是給鱉喂料用的。”陳老板告訴記者,他們喂鱉一般都是用粉料和鮮魚,即將粉料弄濕成團或絞碎鮮魚弄成團,再一塊塊將粉團、肉團粘在石板上讓黃沙鱉吃,每天花費的人工、魚料不少。
“一般養一斤黃沙鱉就需要30-35元的成本,黃沙鱉存活率低時需40-45元。”陳老板表示,目前黃沙鱉市場價為52—53元/斤,幾乎沒有錢賺。
有人嘗試黃沙鱉養殖新法
而在常樂村另外一個養殖場,記者看到,同樣是10畝規模的圍池養鱉,不同的是,該養殖場采用新型膨化料喂養,還多了一個過冬育苗溫棚。
在該養殖場池塘的一側用鐵架和塑料紙搭建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溫棚。“溫棚圍起來的三個池主要用來培育幼鱉。”養殖場的楊老板表示,因為天冷鱉不進食,搭個溫棚花費的錢也不多,但棚內溫度一般能保持在28-32℃之間,讓幼鱉在冬天里也能繼續進食、長身體,等到次年5-6月份,天氣暖了,再把長大的幼鱉陸續放到溫棚外的水池喂養,當年年底就可以出售了。“經過溫棚過冬喂養的黃沙鱉一般要比純露天喂養的生長周期縮短一年。”
楊老板告訴記者,從今年4月份開始,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魚料(膨化料)來喂養,只要把膨化料往池里一灑,魚料浮在水面幾個小時也不會下沉。黃沙鱉會浮上水面吞食魚料,吃多少喂多少,不會太浪費,既方便又省料。“喂一次鱉,一個人花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楊老板表示,用膨化料喂一次黃沙鱉一般要比粉料或鮮魚節省15-20%的成本。
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江新華站長也表示,從今年4月開始,我市部分黃沙鱉養殖戶開始引進一種膨化料作為喂養黃沙鱉的主料。膨化料喂養方便,浪費少,對水質污染小,可有效提高黃沙鱉的存活率。此前膨化料主要用于養魚,如果膨化料在喂養黃沙鱉上推廣成功,就算是玉林養鱉行業的“技術革命”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