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最近,長興縣洪橋鎮的“毛腳蟹”養殖戶都在忙著放苗。
“只要天氣不下雪、不上凍,這苗越早放越好,不然好的蟹苗就買不到了。”洪橋鎮農辦主任林浩說,蟹苗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螃蟹最終的存活率,產量高不高。當然,產量還受天氣、喂養方法、管理技術等因素影響。這些也正是林浩這幾年來帶著村民不斷探索的東西。
去年,洪橋鎮的“毛腳蟹”平均每公斤賣120元,比起陽澄湖閘蟹的價格更加親民。與江蘇那邊比起來,洪橋鎮蟹農多喂食玉米等粗糧,成本比喂小魚小蝦要便宜近一半,螃蟹個頭也就很難上去。.洪橋鎮還給當地“毛腳蟹”打出了統一品牌――“漾蕩牌”,開了淘寶店。這使得“毛腳蟹”越加緊俏,銷路不愁,提升蟹的產量就成了當下洪橋蟹農亟需解決的問題。
“洪橋鎮的蟹吃口蠻不錯,每年的銷路肯定不愁,但村民們愁的是產量提不上去。”洪橋鎮的螃蟹養殖戶,三分之一賺錢,三分之一虧本。主要是因為同樣的品種,江蘇人每畝能養出150-200公斤的成績,而洪橋鎮每畝只有75公斤就算頂呱呱了。
這讓林浩很著急。
把螃蟹個頭養大有什么竅門
謝有才在洪橋算是養蟹老手了,有20多年養殖經驗。去年干旱,不少養殖戶損失不少。但謝有才100多畝漾蕩(湖州方言,指有水的沼澤地)里還能產出每畝65公斤的螃蟹,凈利潤50多萬元。
問他有什么竅門?
他笑笑說,其實產量還不夠,主要是養殖方式太傳統,不少人不肯投入。
比如去年鄉鎮扶持鼓勵養殖戶在蟹塘底部裝增氧泵,但很多養殖戶怕花錢沒去裝,大旱一來蟹塘缺氧。還有,與江蘇那邊比起來,這邊多喂食玉米等粗糧,成本比喂小魚小蝦要便宜近一半,但螃蟹個頭很難上去,自然產量就不高了。
讓養殖戶愿意投錢改進,需要政府引導。今年洪橋鎮花錢請來了江蘇的養蟹土專家,選擇幾戶蟹農做試點,整塊試驗田的養殖方法都按土專家的來,產量提升明顯的話,其他蟹農自然會跟著學。林浩認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