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幾年來,新會大鰲鎮對蝦養殖與華南大部分地方一樣,養殖成功率低下。不過,該鎮養殖戶梁文(應受訪者要求,不透露真實姓名)在一口大約8畝的池塘里,卻連續養殖7造對蝦都獲得成功,在當地小有名氣。
梁文的池塘條件、養殖密度等與當地大部分養殖戶都一樣。“他之所以能夠養得比較好,關鍵是日常管理比大部分養殖戶都做得更細更好,甚至是做到了極致。”利洋水產藥店大鰲店技術員蘇比德告訴記者,他在過去2年里長期為梁文提供技術服務,與其交流對蝦養殖問題與經驗,對梁文的養殖情況非常熟悉。
蘇比德介紹,對蝦養殖前期容易發生“水濃”問題,是氣泡病的主要體現,一般是因為光合作用太強使得氧氣過飽和,出現這種問題很可能會導致蝦苗突然死亡和埋罾轉肝時偷死多。“梁文會提前用芽孢桿菌或者蛭弧菌來應對這個問題,此法有效高了對蝦早期的成活率,發病率明顯降低。”
對蝦養殖到中后期,蝦的個體逐漸增大,水體溶氧管理壓力會比較大。這個問題在冬棚蝦養殖過程中尤為明顯。蘇比德認為,梁文在增氧方面做得非常到位——8畝塘配置了6臺增氧機。而在大致同樣面積的池塘里,其他養殖戶一般只放4-5臺。而且,梁文的開機頻率非常高。此外,他也會使用增氧產品,有效保證了溶氧。
蘇比德介紹,梁文會堅持7天投喂營養類產品,接下來3天拌喂中藥性質的預防類產品。堅持這樣做,可以有效做好肝臟護理,預防腸炎,防治“偷死”,同時保證對蝦正常攝食與健康生長。“這些日常管理方面的做法并不難理解,但真正做得非常細致、做到位的人卻并不多。”
蘇比德舉了拌喂中藥的例子。拌喂中藥時,養殖戶一般得先用熱水泡中藥,等其涼下來才能與飼料拌到一起,這個過程需要大約半小時。然后將藥放到飼料中攪拌,使飼料能夠將藥吸收得非常勻稱又需要大約半小時。這兩個工作做下來,養殖戶才能投喂飼料。“每天三頓,準備工作就得花3小時,還別說其他了。”蘇比德說,除了喂料,養殖戶還得早起巡塘,開增氧機,得關注天氣等等,工作非常瑣碎。
上述工作一方面得做得精細,另一方面也需要購買相當數量的動物保健產品與藥品來支撐。“我最近這塘‘棚尾蝦’花了大約7500元‘藥品’。”梁文告訴記者,平均每畝940元,而很多養殖戶根本舍不得這樣用。蘇比德介紹,這并不是最高的用量,有一年冬棚蝦養殖梁文在該池塘里用了上萬元的‘藥品’。因為堅持做到了這些常規的預防、管理工作,梁文才能夠連續這么多造蝦都成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