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年前通威轉型做新能源,到這兩年的強勢回歸。回想起當初打江山的艱苦,如今守江山的領土保衛戰依然是勝負難分。
每年一度的通威科技論壇,于通威而言,既是一個跟同行業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個向行業傳遞信息的窗口。2014年,通威依然在論壇上反復提起自己最初的夢想——通威股份由始至終沒離開過水產這個舞臺。同時,通威正在用科技力量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魚”新型漁業模式。
去年此時,本刊采訪嚴虎,暢談通威2013年在水產板塊的布局和目標。今年,本刊再訪嚴虎,看看2014年的通威,究竟有哪些新變化、新思路。
2014年保持10%~20%的增長率,海外市場成新增長點
去年通威的水產飼料銷量是222萬噸,預計今年會有多大比例的增長,增長會集中在哪些品種和區域?
嚴虎:今年,在正常的情況下會有10%~20%的增長。在畜禽料和水產料都會有所增長,其中水產的膨化料應該會有很大的漲幅,包括淡水魚料和海水魚料。區域上,華南、華東、華中地區和海外市場的增幅相對比較大。
至于集中在哪種水產品,很難說。因為水產品種實在太多,常態情況下就有20多個品種。在總的生產上,從大類上說,海水魚料和淡水魚料都能夠增長,從區域上講,華南和海外占的比例稍微大一些。
相對占飼料比重比較大的幾個板塊,草魚、蝦、羅非等,通威今年會把更多的資源放在哪一個或幾個品種上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考慮?
嚴虎:至于把資源放在哪個品種上,很難估計。因為我們跟業內其他企業不太一樣,我們是全國布局,區域也是全國性的區域,每年區域的波動也不太一樣,而且很多的水產品種在區域上的分布都有交叉。
從大區域上講,鯉魚在四川、重慶、東北、華北養得比較多,去年養殖情況非常不好,但今年會好一些。草魚在華南、華中華東有分布,但去年華東、華中的飼料用量增長很好,華南是略增長。
很多水產品養殖在區域之間都是相互交叉的,不同的是有些區域會偏大一點或是偏重一點而已。比如羅非魚,養殖區域以海南、廣西、廣東為主,其他地方相對較少。鯉魚則是北方區域養殖比較多,而草魚,基本全國都有分布,鯽魚,在華東的分布較廣。有時候今年這個品種差一點,但明年可能會好一點點,交叉循環起來會比較平均。
每年每個區域的情況都有變化,可能某個品種今年養得好,但是在某些區域情況又很糟,也可能其他有些品種養得比較糟,但是,在某些區域養得又非常好。所以,純粹說哪條魚或哪個品種看得比較重,是比較困難的。我們也不會有這樣純粹的看法,更多的是采取區域結合品種的方式。
蝦料是通威飼料的重點。但去年國內的對蝦養殖情況并不樂觀,海外市場卻有很明顯的增長。請問,通威的海外市場蝦料的銷量是怎樣的?未來是否會把海外市場作為通威飼料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對海外市場會有怎樣的動作,去保證漲幅?如果主攻海外市場會以哪些品種為主?
嚴虎:我們去年在海外市場的增長比較大,約有50%~80%的增長量。現在,海外市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也確實是通威飼料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為此,我們會有相應的措施加大投入,包括產能、人員、技術服務要求等方面的投資,主要是針對對蝦板塊,因為海外市場的魚料需求相對比較少。
今年海外市場已經明顯看到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況。目前,通威加大生產建設的動作已經開始,增加了新的車間,根據需要還會重新布點建新廠,這些工作都在緊密進行。
穩健性發展為主,防范系統風險
看了今年的通威論壇,我覺得通威接下來不會僅僅只關注飼料,通威的價值導向似乎更加明顯,更加注重養殖模式的提升所帶來的價值,不知道我的這種理解對不對?
嚴虎:這個問題要系統性、綜合性去考慮,而不是純粹從某一方面去解讀。現在的行業發展,單靠某一方面去面對競爭與發展是很困難的。十年前,我們更多的是靠品牌、靠產品、靠技術。但是,近十來年,大家都在營銷與服務上去拓展。
現在的時代,如果光靠技術、產品、營銷,無論是哪一方面,要形成系統的競爭綜合能力都很困難。要保持持續優越性,更重要的是要靠系統性競爭能力來提升,要全面地去做完善,再聚焦在某一大類上發展,系統地去參與競爭。通威不是前后開發,而是優先有重點,同時系統性地去增強競爭優勢。
您可否給大家介紹下,通威今年會有哪些新的理念和新的動作,會給行業帶來哪些改變與推動?
嚴虎:其實并沒有太多的新情況。面對這一行業,第一心態要好,第二持續穩健性經營很重要,要把原來的思路和做法繼續深化。
而今年,我們在圍繞養殖全過程的投入上,可能會加大一些力度。比如在養殖模式、漁業設施、幫助養殖轉型等方面,投入要比原來更大一些。其他方面就沒有更多太新的東西。其實這個行業也沒必要天天創新。更重要的是能真正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到位。誰工作能做到位,執行能力強,誰就是勝利者。
對于通威來說,在系統的競爭實力上提升,在投資方向上防范系統風險就可以了。而防范系統風險主要是在經營及管理方面,包括資金、人員、原料、質量等,不出現大的失誤,大起大落就可以了。
從綜合經營管理的角度上說,可能你有很多創新或做法,但同時也會有很多方面存在大的失誤風險,一樣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所以,后端的系統要穩定性地、理性地控制系統風險,不要出現大失誤。前端加以適度的創新和跟進,更重要的是強化心理。前面這些工作很多企業都在提,關鍵是要如何真正去做到位。
完善產業鏈,加大苗種和漁業設施投入
在這次的科技論壇上,通威提到了漁業設施的發展問題,未來,通威在苗種、水產設備板塊,是否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嚴虎:在苗種板塊,不管是蝦種苗,還是魚種苗,我們明顯加大了資金、資源和人力上的投入,作為未來拉動通威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在水產設備以及漁業設施方面,為了解決未來養殖轉型的需要,我們也會在這方面加大資金資源和研發的投入。現在,我們專門成立了漁業設施研究中心,與通威的設備自動化公司一起,共同打造養殖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新設備,這也是我們在未來三五年內,加大投入的重要方向和投資領域。
那么通威在苗種、生產設備板塊的投入,是看中這方面的發展前景,還是想完善通威的產業鏈?
嚴虎:主要是完善通威在前端產業鏈的協同,同時,也是產業本身發展的需要。二來,這是完善強大最前端的養殖領域所需。未來,飼料也是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但早已不是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種苗的狀況及養殖環境的限制。所以,如何提升養殖管理水平,幫助規模化、專業化的養殖轉型,是一定需要突破的,這也是通威涉及這兩個板塊發展的原因。
市場布局:謹慎在空白區域布點建廠
今年,華南不少實力雄厚的飼料企業已經把重心向淡水魚料轉移,對于愈發激烈的競爭格局,作為淡水魚料的老大,通威該如何去應對,確保自己多年來努力打拼下來的江湖地位不被撼動?
嚴虎:面對這些情況,我們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加強科技研發的投入,這是我們必須堅持和保持的一種狀態;第二,在養殖模式上要不斷開發和創新;第三,繼續強化營銷服務和變革;第四,我們進一步提升內在加工質量和品質質量的穩定性。
通威的全國布局早已完成,面對市場,我們不會簡單地用擴建廠房的方式去做,更多是以提高技術改造,在內部增設生產線的方式進行。不會輕易采取重新置布點的方式進行投資,更不會采取以外延式擴大生產為主的方式應對,更多的是以內涵式發展為主,適度結合外延式擴大生產來考慮。
目前通威的全國布點已經很完善了,養殖重鎮基本都有通威的飼料廠,未來,通威是否還會上新廠呢?
嚴虎:這要根據需要而定,如果那個區域需求確實好,而原來我們在這個區域的廠房完完全全不能覆蓋,在產能和供給上供應不上,那么我們就可能在附近建一個新廠,把新的工廠建起來,把原有的市場劃一部分出來,讓原有工廠進一步聚焦,新工廠建立后具備最低生產能力。那樣可以使新建的工廠一開始就可以保證盈利,近兩年,我們都是按這種方式來做。所以我們的新公司一開始,能當年投產,當年就盈利。
而且,在增加產能方面,一般我們會以改造設備線、增加內部車間為主。還是滿足不了,才會在原有的市場網絡上就近建廠,這樣能降低投資壓力,也減少投資風險。因為,在我們這個行業在空白市場新建一工廠,一般要2~3年后才會盈利。而通威采取的方式,能保證當年就盈利。不單單是今年,這幾年,我們都是這樣做。
高度聚焦水產發展
通威一直是飼料行業的引導者,也是淡水魚料的龍頭老大,今年,有些飼料廠為了競爭,都做一些促銷,打“價格戰”。那么通威作為行業的領導者,是如何看待的?
嚴虎:首先,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帶頭去做這種無序競爭,也不會卷入,而且我們還盡量影響行業走良性競爭方向發展。其次,我們在價格、折扣、賒銷等方面的管理非常嚴格,不采取行業這種完全靠賒欠、促銷、降價等簡單措施,我們始終會保持我們高質高價的定位,更多的強調對養殖戶和經銷商的增值服務。我們不降價,但會把錢用在其他有益的地方。比如,我們今年,在全國200多個試點單位進行養殖模式試點,投入2千萬元。專門從種苗、動保、漁業設施的改造等多方面投入,做示范試點,影響周圍的經銷商、養殖戶,向未來現代漁業方向,逐步地轉變觀點、轉變行動。
像這次的科技大會要花費很多資金,但是通威還是堅持做,只希望能更多地把各類專家及行業人匯集起來,共商發展,探討一些好的經營理念和好的技術方向,幫助推動行業發展。
對于行業的這一狀況,作為企業,我們只能說這是沒辦法的事,不過,這種方式始終不是很理想的做法。因為在這種狀況下,勢必會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會使營銷轉型或是經營轉型都得不到實現。靠簡單賒欠、直銷、降價,確實會很快出現銷量,解決企業眼前的經營和銷售壓力,但是,這并不能沒有解決養殖的根本問題。我們應該逐步拋棄這種想法,行業也不應該再走這條路。
您從事飼料行業多年,在通威的時間也不短,在您的眼里,通威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
嚴虎:簡單從核心能力上說,第一,它是一家科技型企業。我們的產品及技術定位,是基于核心競爭力、核心理念及核心創新為驅動力來調節的。第二,它是一個規范運營,系統管理企業,規范系統能力很強。第三,它也是最適合職業團隊發展的企業。第四,通威是會帶動牽引行業、推動行業發展的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它不是單純為自己,不是單純從利益、效益上從事經營活動。
舉個例子,我們做安全食品這么多年,一直虧損,但是我們依然堅持要做這個品牌,堅持為食品安全探路。而我們在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上投入甚多,不光是為了企業,更多的是為了行業發展。就好比“通威科技大會”,按道理是個內部的科技會議,但我們全面向外、向行業開放,很多科技成果和技術也不是局限于內部,而是完全地開放,讓行業共同進步。
您是怎么看通威的未來發展?
嚴虎:首先我們現在行業正處于在經濟轉型和行業轉型的特殊時期,可能會有很多的困惑和壓力,對于一個沒有系統思考和準備的企業來說,是風險和危機。但相對的,對于一個對大方向很清楚的、理性的企業,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這一時期,短期調整和陣痛是必然的。
對于通威來說,我們的長遠戰略是打造安全食品供應商,中期戰略是打造養殖的服務商,近期戰略是集中精力,把握我們在水產飼料上的絕對優勢,優先發展我們水產飼料。我們的戰略思想是把總的生產規模控制下來,優先發展水產料、重點發展豬料、有選擇性地發展禽料。
現在大家都在探討行業的發展,認為走產業一體化道路或是在某個專業品種領域和區域領域里面做到絕對優勢,未來才會生存下來,發展空間才會更大。
而在專業領域上,通威擁有絕對優勢。未來,我們相信發展的前景和空間都很大。未來通威會以高度專業的姿態高度聚焦水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