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1日是黃海、渤海正式開海日,隨著休漁期的結束,市民也要有了口福。昨日,記者來到丹東東港,開海后最有代表性的海產品——飛蟹大量涌向市場,鞍山市場里的飛蟹大多數來自這里。由于今年開海時間與中秋節只有一周之隔,節前飛蟹需求量大增,飛蟹價格并沒有因開海而下滑,反而逐步上漲。
一個碼頭日捕飛蟹300噸
昨日一早,記者來到了飛蟹源頭之一的東港日勝碼頭,此時,碼頭前已經聚集了眾多滿載而歸的漁船。除了飛蟹外,還有許多用作飼料的魚餌也在等候卸載,一旦有漁船靠岸,幾十個人一并沖上去準備提貨。據一船員稱,一艘約500馬力的船能捕撈3萬—3.5萬公斤的飛蟹,而眼下,該碼頭一天約有十艘專門運輸飛蟹的船,日捕撈量能達到三百多噸,但運輸商表示,這些捕撈量并不算多,去年“十一”前后,飛蟹的日捕撈量能達到上千噸。
在這類漁船靠岸后,大大小小的貨車就成為飛蟹到黃海批發市場的主要運輸工具,裝載飛蟹的貨車就有二十余輛。一些正在等待卸貨的車主表示,一輛小型貨車能裝下約15桶的飛蟹,大型貨車能裝下約50桶,一桶飛蟹大概在75公斤—100公斤之間,一輛大貨車就能裝下近5000公斤的飛蟹。在東港海鮮批發市場里,一家商鋪每天就得預訂四五輛大貨車,也就是2萬—2.5萬公斤的飛蟹,而前段時間,每天僅預訂約兩三輛貨車。
開海后飛蟹價與去年持平
昨日上午,記者在丹東東港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看到,開海后的第一批飛蟹正在貨車上被卸載,四五輛滿載著飛蟹的貨車正等待被分揀,貨車里裝滿了水桶,而水桶里正是成筐的飛蟹。記者看到,其中一輛貨車正從車上卸載飛蟹,車旁十余名工人在遍地的飛蟹堆里進行分類,按照個頭大小、公母以及成活情況,分裝在不同的筐里,經過稱重后裝入另外一輛車中,再發往各個城市。
幾名銷售商介紹,雖說昨天是開海首日,但飛蟹價格變化不算大,150克—200克左右的公飛蟹批發價在10元—15元/500克;母飛蟹批發價在15元—20元/500克;與去年同期價格基本持平。
開海沒有拉低飛蟹價格
雖說已經開海,但飛蟹的價格卻沒有因此下跌。一些碼頭的漁民表示,開海后,漁船出遠海捕撈至少得十天到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回來,而當下市場里銷售的飛蟹多為近海海域的捕撈成品,上市量相對有限,“現在飛蟹的捕撈量雖然比開海前多,但還不是飛蟹大量上市的最佳時期,‘十一’前后飛蟹上市量會大幅度增加。”某漁民稱。
另外,許多商戶也表示,今年中秋節與開海僅有一周的時間間隔,而中秋吃飛蟹已經成為許多市民過節的習慣,又恰逢剛剛開海,市民們更愿意嘗鮮,就帶動了飛蟹的需求量。眼下,飛蟹的個頭大、品質好,也帶高了飛蟹的整體價格。
鞍山人吃飛蟹多掏一倍錢
開海后,飛蟹也陸續爬上鞍山人的餐桌。昨日,在我市一些海鮮市場里,飛蟹的零售價普遍在25元—35元/500克,比兩周前上漲了約三成,照比丹東東港水產品市場里的批發價格,則要高出約一倍。對此,東港運往鞍山飛蟹的物流商表示,中間環節的成本積累是抬高飛蟹零售價的主要原因,“從東港往鞍山運飛蟹通常用桶運輸,為了保證飛蟹的新鮮,一桶飛蟹需要30元的冰塊、50元的水,加起來的運輸成本就得80元,以及人工、油錢等,折算下來,一桶75公斤左右的飛蟹運費就得150多元。”該商家說,到了鞍山,本地的銷售商除了需要租金、人工成本外,還需要氧氣、水以及運輸過程中部分飛蟹沒能成活的損耗,最終的零售價翻番實際上也是正常現象。
東港一些海鮮商表示,由于中秋節臨近,飛蟹需求量增加,價格應該會持續上漲,但具體的漲幅還得根據每天的捕撈量和市場需求量決定。但也有市民稱,現在河蟹也已經陸續上市,若飛蟹價格過高,會考慮河蟹代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