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魚,很多養殖戶都是憑經驗管理魚塘,容易出現差錯,導致魚病等。忠縣三匯鎮悅來村的漁源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則率先走上了數字化、精細化養魚的道路。
粗放走彎路
去年10月,汪永紅和謝賢國投資102萬元,成立漁源公司,在悅來村建起魚塘,利用池塘循環微流水高產技術養殖淡水魚。和許多創業者一樣,兩人創業之初也遇到了技術方面的“攔路虎”。
今年6月,魚塘竣工,汪永紅便下了鱸魚、武昌魚、鯉魚、草魚等品種的魚苗,共10萬尾。當月,忠縣持續降雨20多天。大量的降雨將魚塘周邊農田的水和泥沙帶入魚塘,破壞了魚塘原有的水質,導致魚苗大量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
剛創業就受挫,汪永紅和謝賢國冷靜下來分析失敗的原因:魚苗投放過多過密;缺乏養殖經驗,沒有控制好水質,致使魚苗生病。
“養魚最重要的是水質,必須要學會調控魚塘水質。”和汪永紅商量后,謝賢國決定外出拜師學習控水技術。他先后前往武漢、萬州等地花了3個月苦學魚塘控水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謝賢國學到了一些數字化調控魚塘水質的技術,“原來,調水也需要’大數據’”。
買回測控儀
10月,謝賢國回到忠縣,把數字化調控魚塘水質的技術應用到了魚塘里,并買回魚塘溶氧測控儀安裝在魚塘里。謝賢國說,這個儀器就像一臺“微電腦”,儀器由主機、傳感器以及外置接觸器、外置報警器等組成。他還將自動增氧機、自動排水抽水機與魚塘溶氧測控儀連接。
“水里溶解氧的多少,決定了水質的好壞,也影響著魚的生長。”謝賢國說,如果魚塘溶氧量高于4.5毫克/升,魚攝食好,生長快,鉺料利用率高;如果低于4.5毫克/升,魚就會出現停止攝食或浮頭,甚至窒息死亡的現象。
謝賢國介紹,魚塘溶氧測控儀能直觀地設置魚塘溶氧的上、下限,當溶氧低于下限時自動啟動增氧機和排水抽水機,當溶氧高于上限時自動停止和排水抽水機,避免缺氧和盲目增氧,保持魚塘里的氧適當。這種儀器還具有溫度測量、午間補氧、手動啟停、自動校準、自動清洗、鹽度補償、自診斷等功能,可以實現科學地調控水質。
“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使用的都是綠色無污染的養殖技術,在水質調控方面也應該注重‘環保’。”謝賢國認為魚塘水質調控應該盡量減少藥物使用。而數字化調控魚塘水質,不僅改變了傳統的養魚方式,還能精準地判斷水質好壞,對魚塘進行及時的調控,達到環保安全、高效高產的目的。
引進物聯網
這兩天,謝賢國和汪永紅有點忙碌,他們又引進了物聯網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已經進入安裝階段。“再過幾天,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用手機通過網絡查看魚塘的生產情況了。”汪永紅說,由于資金不足,目前引進的物聯網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只能實現較為簡單的視頻監測、遠程控制、水質監控等,等資金充足后將會逐步完善。
“鱸魚對水質的條件要求很高,但價錢也高,今年批發價都是25.5元/斤,現在我的魚塘水質控制好了,明年產6萬斤鱸魚沒有問題。”汪永紅說,水質好了,魚也長得好。前兩天他們剛接了墊江縣的一筆訂單,賣出近2000斤武昌魚,獲毛利15000余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