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打造遠洋漁業現代化母港,加快建成遠洋水產品交易專業市場,做精做深遠洋水產品加工業
到2020年,力爭實現遠洋漁業基地經濟總產出300億元
到今年為止,舟山遠洋漁業已經發展了30年。作為一份“紀念大禮”,我市最近出臺了《關于加快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讓遠洋漁業企業的老總們看到了“春天”,也看到舟山遠洋漁業發展朝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的新高峰挺進。
這個新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實現遠洋漁業基地經濟總產出300億元。其中遠洋捕撈及相關服務業產值、遠洋水產品交易額和遠洋水產品加工產值各100億元。
西碼頭,打造遠洋漁業現代化專業母港
綜合利用我市現有資源,將西碼頭國家級中心漁港打造成遠洋漁業的專業母港。它將立足舟山,面向全國,輻射太平洋,全面開放、施設完備、通關便捷,涵蓋一二三產業,集遠洋漁船錨泊補給、魚貨裝卸、倉儲交易、冷鏈物流等功能,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將全面提升。力爭到2020年,母港的遠洋水產品進關量達到80萬至100萬噸。
同時要組建市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投資公司,加大母港的各種配套設施建設投入。到2020年,力爭建成遠洋漁業公共服務碼頭9座,其中萬噸級裝卸碼頭3座,5千噸級碼頭1座,補給碼頭5座;投資建設若干大型現代化公共冷庫(包括超低溫冷庫)。
此外,為減少遠洋自捕魚在母港進關的收費項目,將建立負面清單,降低收費標準。魷魚碼頭裝卸費、服務費合計按每噸60元收取;金槍魚碼頭裝卸費、服務費合計按每噸110元收取;碼頭靠泊費按每天每噸0.5元收取;對年進關量達到5萬噸(含5萬噸)以上的市外企業可“一事一議”,免收貨物港務費、熏蒸費,減半收取拖輪費,并積極向國家爭取對遠洋漁業運輸船舶減半收取船舶噸稅政策。
集中優勢,建遠洋水產品交易專業市場舟山在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上,還可憑借舟山國際水產城、舟山港綜合保稅區、中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現有優勢,建設一個集交易、結算、金融、信息、商務和展示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遠洋水產品交易市場(平臺)。力爭到2020年,形成以國際水產城(遠洋漁業城)為品牌名稱,涵蓋國內捕撈、遠洋捕撈、進品水產品交易等領域的專業化大市場。市場主體工程力爭201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線上交易平臺今年即可上線運行。
當然,這個市場不僅僅是歸舟山所有,而是鼓勵市內外遠洋漁業企業向基地回運自捕魷魚、金槍魚、秋刀魚等遠洋水產品。對在基地進關并進場(平臺)交易的低溫金槍魚(包括圍網金槍魚)每噸補貼100元、超低溫金槍魚每噸補貼300元、空運冰鮮金槍魚每噸補貼2000元、秋刀魚和過洋性魚貨每噸補貼50元、魷魚每噸補貼20元;對進場交易、魚貨異地交割的,按上述補貼標準80%執行;對年進場(平臺)交易量超過3萬噸的企業可實行“一事一議”。
我市還鼓勵多方主體參與市場經營,支持組建專業化市場運營公司,加強產銷對接,發展訂單生產,建立源頭可追溯體系,鼓勵開展遠洋魚貨海上分級、分類、加工。對實施魚貨標準化的漁船,按每艘一次性補助10萬元。
產品加工更“精深”,捕撈結構要“優化”在一個“高大上”的國家遠洋漁業基地,遠洋水產品的加工將不再是“粗放型”,做精做深,才是提升基地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明智之選。因此,定海干石覽將建設遠洋水產品精深加工集聚區,一期規劃面積160公頃。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創建舟山水產品公共品牌,建立健全銷售渠道、營銷網絡、配送中心和冷鏈物流體系,不斷拓展新興市場。
做強做大我市的遠洋漁業,優化遠洋漁業捕撈結構也是重點之一。因此,我市將大力發展過洋性遠洋漁業、拓展遠洋漁業作業方式,以及加大新資源、新漁船的開發力度。
其中,對新建總長超過30米的過洋性漁船,在國家、省補助的基礎上,市、縣(區)兩級再給予造價10%的補助,補助總額不超過造價的40%;對新建總長小于30米的過洋性漁船,市、縣(區)兩級給予造價40%的補助,單船不超過120萬元;對使用玻璃鋼等新材料建造的漁船,市、縣(區)兩級再增加造價5%的補助;對淘汰現有國內漁船發展過洋性漁業的,在國家、省補助的基礎上,市、縣(區)兩級再給予造價20%的補助,單船不超過100萬元;對改造的漁船按改造金額30%補助,單船不超過60萬元。
據介紹,這份《意見》的實施期限暫定為2015年至2017年。具體情況,廣大漁民兄弟可向海洋與漁業部門詳細了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