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俗稱“墨魚”,原本是天生天養的海洋生物,他卻通過科技創新,將其應用于人工養殖,一舉打破了多年的烏賊季節性供應困局;
自古以來,烏賊生于長于深海,他卻通過科技攻關,將烏賊在魚塘成功養殖,甚至與海參、藻類混養;
他就是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博士——陳道海教授。陳教授多年來帶領科研團隊致力于人工養殖烏賊研究,為湛江引進了新興的水產養殖業種類,豐富了水產養殖結構,令更多的養殖戶增收。如今,師生們都趣稱他為“賊王”。
教授愛上“賊”
作為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學術帶頭人,環北部灣海洋藥用動物研究所所長,水生生物學學科團隊負責人,陳道海教授肩負海洋藥用動物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重任,不時出海考察。
2006年,在一次科學考察中,陳道海邂逅了神秘的烏賊。一串晶瑩剔透的虎斑烏賊的卵深深地把他吸引住,他悄悄地收集起來,帶回實驗室,讓學生做有關胚胎發育方面的研究。但是隨著與烏賊接觸和研究的深入,他發現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烏賊卻在驟減,烏賊的先天優勢與生存現狀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是什么原因呢?”這種反差激發了陳道海要一探究竟的強烈愿望,他的烏賊研究之路也由此開啟了。值得一提的是,陳道海的研究團隊也是國內最早研究人工養殖烏賊的團隊之一。從2007年開始,陳道海就帶領團隊收集烏賊,開展烏賊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的研究。一系列的調查研究讓他發現,是人為大量的不科學捕撈造成了烏賊數量的急劇減少。
“若能做到人工養殖烏賊,這對烏賊資源的恢復、保護和恢復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湛江市的水產養殖結構,推進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比欢,當時的人工烏賊養殖在國內還處于空白,陳道海與科研團隊舉步維艱……
深海烏賊養進魚塘
烏賊,肉質潔白,清新爽口,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海鮮;同時烏賊還是水族館的貴客,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此外烏賊的藥用價值還很高,自古以來,它的骨骼、墨汁都被用做除濕止血消腫的良藥。它視力很好,號稱“海中火箭”,能夠非常迅速地捕食和躲避敵害。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依靠著這些強有力的生存技能,烏賊成為大海里最古老、種群數量最大的物種之一。
最初,陳道海的科研大多在實驗室里進行,盡量模擬烏賊的深海生活環境,人為調控光照水溫水深等,但小烏賊的成活率總是不夠理想。
某天,陳道海在書中看到一段介紹烏賊習性文字:雖然烏賊一生大多生活在深海,但成年烏賊會在每年四五月間洄游到近岸淺海區交配和產卵,小烏賊就在近岸淺海區出生。陳道海猛地一拍大腿:“我何不試著到海邊廢棄的蝦塘去養養小烏賊?蝦塘跟大海相連,跟小烏賊的出生環境相近!
說干就干。陳道海馬上跑到鄉下聯系養殖戶。在一個水產養殖戶的幫助下,他們把小烏賊轉移到了海邊的蝦塘里。實驗證明,蝦塘里的餌料更豐富,小烏賊成活率有了提高,生長速度也加快了。同時,對于自小就生活在蝦塘里、聽慣了雷聲的烏賊來說,怕光、打雷的問題也解決了。
陳道海與團隊成員狂喜:“人工孵化虎斑烏賊小規模育苗取得了成功。”然而,科研成果是有了,但如何在養殖戶中推廣開來呢?這又“考”起了陳道海團隊。
湛江新興養殖產業
湛江是養蝦大市,產量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據重要的一席之位,有著完善的對蝦產業鏈,但對蝦、羅非魚等水產養殖占重大比例,水產養殖結構較為單一。人工養殖烏賊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無疑豐富了湛江的水產養殖結構。
“一定要將烏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陳道海到徐聞、東海島等地物色適合的養殖戶合作,以優惠的條件往其池塘里投放烏賊卵,再全程跟蹤技術指導。“先做出一些示范點,再以點帶面地逐步推廣,推動烏賊人工養殖產業化!
陳道海堅信,烏賊的工廠化規;B殖技術即將進入成熟期,未來5年內,烏賊的養殖與加工會形成一定的規模,烏賊人工養殖將會成為湛江乃至全國的一項新興水產養殖產業。
為此,陳道海長期奔波在城鄉之間。他周一至周五在學校為學生上課、在實驗室里做科研,雙休日就到徐聞、東海島等地察看養殖在魚塘的小烏賊。堅持了一年半載后,陳道海瘦了一圈,也曬黑了,但忙得不亦樂乎,一提起他心愛的小烏賊,就渾身是勁。師生們樂得送他一個外號“賊王”。
皇天不負有心人。隨著烏賊在徐聞、東海島等地養殖場試養成功后,人工養殖烏賊在湛江逐年擴大,平均每年投放幾十萬只烏賊卵。前幾年,陳道海從大海里撈回烏賊卵培育,再投放進池塘人工養殖。近年來慢慢做到了人工孵化烏賊卵。養殖品種也從最初的日本無針烏賊養殖發展到了虎斑烏賊和擬目烏賊養殖。
其中,擬目烏賊深得湛江居民喜愛。從2008年開始,陳道海開展其種苗培育工作,先后對擬目烏賊的胚胎發育過程、幼體的生長特性與生存環境要求、幼體開口餌料、種苗食物轉化的最佳時期、種苗培育技術規程等方面進行了研究。2012年獲得成功,并申請了種苗培育方法的發明專利,2013年,育苗技術應用到福建沿海,2014年獲得專利授權。
人工養殖的烏賊品種豐富,養殖規模擴大,意味陳道海對養殖戶的科技咨詢、服務的工作量也更大了,要做好這些非常不容易。
技術支持養殖戶和企業
“我家的烏賊大量噴墨,墨汁在水中過一段時間會凝結起來,造成水中氧氣減少,墨汁里的麻醉成分毒害池塘里的其他烏賊,這該怎么辦?”面對養殖戶的難題,陳道海團隊一一解決。他們在蝦塘底部按烏賊的生活習慣鋪好沙子,教養殖戶將池塘水的鹽度、溫度都要控制好,不能忽高忽低。
“有沙,烏賊才能找到家,才能有安全感,才不會躁動到疲勞過度!本徍托踬\的情緒,陳道?傆幸惶。在養殖烏賊的研究過程中,陳道海與他的科研團隊成員們勤于思考,勇于嘗試,不畏失敗,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養殖難關,填補了一項又一項的科研技術空白。
2011年,陳道海應湛江電視臺邀請,分4期主講“日本無針烏賊人工養殖技術”專題,節目播出后許多養殖企業或農戶紛紛上門或電話咨詢相關技術,社會反響強烈。
2012年,陳道海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聘為農博士團隊成員,參與“農博士在線”節目直播,為全國農民解答烏賊養技術問題。陳道海先后為北海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合浦縣慶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寧德市蕉城區達旺水產貿易有限公司、湛江天利海參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徐聞瑞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面對面的技術服務。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平時遇上下雨天,陳道海就會讓養殖戶阿海搶在下雨前往池塘里灌滿海水,要不然,屬于淡水性質的雨水就會稀釋池塘里的海水,池水鹽度變化大了,烏賊就很難存活。然而,有一次下雨前,阿海想當然地以為,烏賊長大了,抵抗力應該更強了,對鹽度變化的要求應該沒那么高了,因此沒有在下雨前及時為池塘灌滿海水,結果養了一年多大的整塘烏賊全軍覆沒。
整個團隊痛心不已,馬上對阿海進行一次系統培訓教育,然后幫助阿海重新養殖烏賊。在陳道海的幫助下,從此以后的阿海再不敢疏忽大意了。在他盡心地照顧下,烏賊養殖獲得了成功。阿海養殖的烏賊很受附近的海洋館、餐館的歡迎。
風雨總在陽光后。養殖戶和企業豐收的背后,凝聚著陳道?蒲袌F隊的心血。為幫助養殖戶驗收烏賊池塘,陳道海竟然在臺風中遇險了!
臺風擋不了科研腳步
地處沿海地帶的湛江每年都刮臺風,偏偏此時正值烏賊生長的重要時期,陳道海團隊風雨兼程地給予養殖戶以幫助和指導。
一次,陳道海早早地約好外地專家幫助東海島一養殖場驗收烏賊。豈料,驗收的前幾天,天文臺發出警告:“這兩天會有臺風登陸湛江!”家人同事都勸陳道海改期。“想想外地的專家、領導好不容易來一趟,咬咬牙還是去了。”為了安全起見,陳道海請了一名有經驗的老司機幫忙開車。
驗收完畢,天色漸暗、烏云密布。但想起明天還有早課,陳道海硬著頭皮往市區趕。一路上狂風暴雨,有幾次強風幾乎要將他的車掀翻。半路上,屋漏偏逢連夜雨,陳道海等人的車輪胎又被玻璃扎破了。他們不得不停下車,在暴風雨中更換輪胎。就在這時,路邊的一棵大樹突然倒下,重重地砸在了車上。
幸運的是,沒有人受傷。陳道海與司機拼力搬開路樹,再驅車前行。冷得發抖的他們,不得不用力握緊方向盤,防止車在臺風中抖動。好不容易,陳道海才回到家。這時,他又冷又餓,渾身濕透了,從頭到腳都在滴水……但一想到可愛的小烏賊,他竟釋懷了。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湛江深海烏賊——這一“海上珍品”重返百姓的餐桌,豐富了湛江市的水產養殖結構,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恢復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更好地推進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和探索。陳道海率領的科研團隊功不可沒。
創新人才培養與科普教育
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隊!陳道海的科研團隊共有9名成員——博士4人,碩士4人,學士1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團隊年輕化、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科研之路雖然困難重重,但艱辛的汗水中往往夾雜著喜悅的熱淚,正是這一點讓這群“賊”團友們更加步伐堅定。
作為學科帶頭人,陳道海十分注重團隊創新意識的培養。2010年以來,陳道海先后指導5名青年教師申報科研課題10余項,1位青年教師成為校級學術骨干,4位青年教師成為烏賊研究團隊核心成員。陳道海每年都指導大學生參加校級創業大賽,2012年、2014年他還先后2次指導學生參加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并獲“銀獎”,陳道海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陳道海持續13年指導湛江師范學院護鳥隊開展紅嘴鷗保護工作,向學生和公眾普及護鳥方法和環保知識。該項目于2008年、2009年先后2次得到廣東省財政志愿服務專項資金資助。2009年,紅嘴鷗志愿服務活動被評為廣東省首屆校園文化成果三等獎及校級校園文化成果一等獎,成為廣東省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品牌。
2009年,陳道海應邀到韓國朝鮮大學講學。陳道海亦曾經在第二屆國際牡蠣研討會(2007年11月,浙江大學)以及第一屆國際海洋生物技術研討會(2009年,韓國)等國際會議上作學術報告。
由于在科技服務與推廣方面貢獻突出,2011年,陳道海作為湛江市唯一推薦候選人參加了廣東省首屆“金博獎”社會發展之科普突出貢獻博士評選并獲獎。
另外,陳道;邽踬\人工育苗和養成技術的成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3年9月3日,中央電視臺《科技苑》欄目以“深海的烏賊養進蝦塘了”為題,報道了陳道海團隊的科研故事。整個節目時間長達30分鐘。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陳道海教授率領他的科技團隊,以堅毅不屈的精神勇攀人工養殖烏賊科技高峰,為湛江開創了烏賊養殖新時代,為海洋經濟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