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廠的環保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提升非常快,飼料廠的微利時代已到來,我們應該怎么做?做規模還是做系統?怎么在低利潤的空間內突破?管理和技術都需要我們去思考。“1月22日,中小飼料企業論壇在中山大學小禮堂召開,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董事長鄭石軒應邀就飼料企業如何創新發展在會上作了主旨發言。
據鄭石軒介紹,年產10萬噸的飼料企業2003年有幾十家,到了2013年有幾百家,但十年發展歷程里飼料企業的總量不斷下降,這說明企業的整合在不斷加強、規模不斷擴大。“著眼當下,我們應該思考我們中小企業該如何生存,我們是整合中求發展呢?還是在發展中求整合?”
微利時代需要協同創新
鄭石軒表示,企業要發展、要創新,必須掌握三個能力:學習能力、總結分析能力和趨勢預測能力。“前些時候,業界就有傳言說大北農、泰高飼料等有意與粵海進行合作,在兩次交談的過程中,我都學習到一些東西。“鄭石軒笑言,學習能力是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必要前提。
“近年來飼料原料價格每年都像坐過山車一般,起起落落。例如豆粕高至4000元/噸,低至3000元/噸,魚粉低至8000~9000元/噸,高至15000~16000元/噸。”鄭石軒認為,作為企業,要隨時掌握飼料原料動態變化,及時調整,以防微利時代的“滅頂之災”。對于原料價格的大起大落,需要從業者對原材料的采購、價格走勢等進行分析最終確定資源配置,及時做出準確判斷和定位。所以預測總結分析能力至關重要,這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是職業經理人跟技術人員沒有形成系統的協同作用,各人更多是從本部門的角度來處理問題。“鄭石軒強調,加強系統整合能力,也就是要把采購、銷售、研發及生產等部門和環節最高效、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提高企業自身綜合競爭力。不同的部門,想法是不一樣的。例如,做配方的不管成本,只管質量。魚生長慢,不吃料或者吐料,配方師肯定有責任,但讓配方師去省成本,試驗新的東西,他們就會很擔心。所以,讓配方師考慮降成本,引進新原料、新技術,往往動力不夠。而采購追求的是原料價格優勢,但原料有了價格優勢,就能保證是好的產品嗎?對于營銷人員而言,他們追求的則是產品質量越來越好,同時賣得便宜,并且希望飼料廠家支持賒銷。“作為職業經理人和老板,怎么對各個部門信息進行整合,綜合研判并作出決定,這就是系統整合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只是要兵強馬壯,有優秀人才,更重要是能把這些人才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強大的系統,協同作戰,這些都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學習的。”同時,鄭石軒認為,系統創新能力的體現,還需要大膽的實踐。粵海在調整創新的過程中,偶爾也會出現問題,出現問題之后需要營銷人員不埋怨,而是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將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回總部做出調整,第一時間與客戶進行溝通并取得客戶的理解和支持。“既然活著,就要活得更好。“鄭石軒說道。
水產飼料研發的五個關鍵點
談到水產飼料未來的發展方向,鄭石軒總結了五個關鍵詞。
第一,替代。不可長期持續的原材料的替代,例如魚粉、魚油等資源的替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第二,添加。通過多種添加和搭配,達到營養素的平衡;通過外源原料的添加,使有效成分得到利用;另外,通過添加劑降低抗營養因子對飼料合成利用的抑制作用。
第三,健康。既要提高魚蝦成活率和成功率,又要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健康養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
第四,環保。水產動物的糞便都排到了水里面,這些糞便不像畜禽動物的排泄物一樣可以很容易地清除。所以,飼料研究的大方向,就是要研究怎樣能夠盡量減少對養殖水體污染,在水中可控是主要考慮的因素。要使得排泄物能夠再循環,與水中的微生物進行相互利用,使環境達到自凈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現在的高位池養殖,投餌量極大,這是做飼料時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粵海一直在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管理,每一班次都要對能耗、電耗、水耗等進行登記、記錄和核對,達到生產記錄可追溯,實現標準化生產。
第五,性價比。相對來講,現在水產飼料的性價比較低,怎樣用最少的資源換取更多的優質蛋白,進一步提升性價比?因為不同養殖品種的差異性較大,原材料的成本低并不代表配方的成本低,不代表性價比高。使用較低成本的原材料,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浪費,這樣就不能確保最終的飼料產品價格低。歸根結底,飼料的發展仍離不開配方工藝的改良。
面對如今高強度的環保整治力度和嚴格的環保政策,對于飼料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此,鄭石軒建議:“由于飼料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只能在當地建廠當地賣料,何處建廠、如何規范管理等問題成為飼料企業擴大生產最頭疼的問題,建議政府方面可以考慮建立統一的飼料工業園區,給企業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