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st or nothing(惟有最好),這是奔馳公司15年不變的口號,象征所向披靡王者無敵,深受大眾追捧。當2014年澳華集團給許愿斌添置一臺價值百萬的奔馳豪車,業內業務員內心開已不“淡定”。曾經何時,業務員是個很吃香的職業,買車買房,似乎成功唾手可得。如今,日曬雨淋,四處奔波,長年出差,壓力巨大的業務員,換不來社會認同感與職業成就感,挫敗感日益增加。許愿斌的成功,無疑牽動不少業務員渴望成功的神經。“我唯一的優勢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比別人更勤奮,”這樣的答案,似乎對如今擔任澳華集團副總裁的許愿斌來說,未免過于單薄,可聽完他的奮斗史的小編,反而覺得,許總裁的成功應了我們老祖宗的古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
職場菜鳥血淚史
大學面臨畢業之際,許愿斌和普通畢業生一樣,懷著對外面世界和未來生活的向往,與同學結伴奔赴廣州找工作,每天早早到廣州南方人才市場找工作,買一份報紙查看招聘信息,中午吃個面包、饅頭或者一碗面,然后接著找工作,周而復始,只帶了1000元來到廣東,路費已經花了幾百,半個月就所剩無幾,讓他漸漸陷入窘境。在山窮水盡之時。老天開始給他拋了第一次橄欖枝——做飼料業務員。這對10年后的許愿斌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可10年前生性膽小的他卻是另一方景象。
2002年,第一次拜訪珠海斗門橫山的一個經銷商,許愿斌在店門外徘徊許久,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氣,進了店鋪與客戶聊天時,因不知道什么是沸石粉而被客戶訓了一頓,然后灰溜溜地“逃離”了現場。而后的日子里,許愿斌繼續碰壁,好在他非常勤快,面對客戶各式各樣的刁難,他給自己總結出了一個至理名言:“什么讓你丟臉什么就讓你成長”。
剛畢業時,也買不起摩托車,他只能坐公交或者靠雙腿跑,因此鞋子經常被磨出洞;辛苦一天回到住所,因沒辦暫住證,他坐上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囚車;業績不好時,他常常擔憂自己被“炒魷魚”而寢食難安;曾出差在外,他被人偷了錢包,身無分文,返路艱難;甚至有時,與同事間AA吃飯,20元錢也能讓許愿斌面露難色。
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困境都是暫時的。雖然許愿斌工作了大半年,一包飼料沒賣出去,卻練就了他一身的銷售利器。在2003年,他終于發力,一躍成為公司的優秀銷售員,還拿了全公司最高的獎金6萬多元。2004年底,許愿斌買了第一套房子。
“人都是訓練出來的,不是說你沒有能力,而是看你的潛能有沒有被激發。”現在,許愿斌經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剛走向市場的年輕人。
“其實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我是從基層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許愿斌回憶道。
無法想象,從職場菜鳥蛻變到優秀銷售員的背后,許愿斌經歷了多少個難熬的日夜。但談到這份經歷,許愿斌至今心存感激。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進入澳華,許愿斌說是一種巧合。進入之后,目睹澳華的資金實力和生產能力讓他倍感興奮。原來,許愿斌工作的第一家公司,資金十分緊張,購買不到原料常常導致十天半個月都沒有生產,客戶即使打了錢也拿不到貨。而在澳華從來沒有出現過這些情況,讓他在銷售上沒有了后顧之憂。于是,他憑借過往歷練回來的本領,在第1個月,開發1個新客戶,第2個月,開發了8個新客戶,第3個月開發了3個新客戶。3個月后,許愿斌的銷量排在全公司前列,做到蝦料將近200噸1個月,而且沒有一個客戶欠款。自然而然的,他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在3年時間,從業務員做到總經理,而后再接再厲,用6年時間就晉升為集團副總裁。取得優秀的成績,許愿斌自然付出了很多,犧牲了太多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對于家人的抱怨,許愿斌總是這樣安慰家人和激勵自己:“第一,我的學歷不是最高的。在澳華,博士、研究生一大幫,學歷比我高很多。第二,很多人能力比我強。我唯一的優勢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比別人更勤奮。”
對于許愿斌的晉升之路,在行業內實在稱得上是“火箭般的速度”。提到“秘訣”,許愿斌認為還是離不開勤奮。很多時候,許愿斌談業務、拜訪客戶時經常忘記了吃飯。即便如今身為副總裁的他,還是很喜歡經常往市場跑,他說:“一定要讓聽到炮聲的人來定戰略,因為我現在是指導者,聽不到炮聲我沒有辦法接地氣,做不出正確的決策。”
作為一個老的水產人,許愿斌的夢想是在水產行業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得到行業的認可,推動行業的發展,為行業多做貢獻。問其是否會出來單干,“我的能力還遠遠不夠,能取得今天的一點點成績,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澳華我干的非常開心,也非常有成就感。一定要借助一個平臺,才能夠更成功,走的更遠。在澳華我是副總裁,可離開澳華,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會選擇和澳華一起成長。”對于外界的猜測,許愿斌不假思索地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