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研究院副院長高啟平
大家一直很好奇365模式是怎么來的,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演進過程?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于近日采訪到了通威研究院副院長高啟平,她是365模式的創始人之一,對于365模式的前世今生有著深入的了解。在采訪中,高院長談到,365模式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曲折而又漫長的過程。
現在的365模式是系統、全面的,但在形成之初,它只是一個點,從精準投喂技術發端,逐步集成其他先進技術優勢而發展壯大。2012年,高院長及團隊率先對“365科學養殖模式”的輪廓進行了大致的勾勒,之后在其他技術部門的努力下不斷完善和總結。所以,365模式不只是一個技術,而是多種技術的集合,是通威多年來技術精華的積累,技術團隊智慧的結晶。
在此形成過程中,作為365模式中關鍵的一環,“精準組合投喂”技術的成長,顯得尤為重要。
初始:少量多次投喂研究
從1990年到通威工作以來,高院長及其團隊就一直從事“精準組合投喂”技術研究,從未松懈。回想一路走來中充滿的波折,高院長感嘆到,“歷時很長,也很曲折。”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精準組合投喂”技術的研究竟然是從簡單的投喂次數的增加開始,對此,高院長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在2000年初發生的故事。
那是大約在2001年—2002年期間,高院長及其團隊剛開始投喂次數的研究,他們將鯽魚放在室外水池里養,每天向鯽魚和鯉魚投喂3次或4次。對比發現,鯽魚沒有鯉魚長得快,并且鯽魚每次吃得很少,但過不了多久它又想吃。
那個時候高院長就和相關老師做了個試驗,將投喂的次數提高后觀察飼料系數會不會降低。投喂次數提高到了6次甚至8次,結果發現投喂同一種飼料,魚吃得多了,飼料系數也沒有提高。這個實驗給了高院長很大的啟迪,也讓她和投喂技術的研究結下了淵源。
此事之后,高院長及團隊就鯽魚投喂次數寫了一篇文章,題為《鯽魚少量多次投喂》,并于2011年發表。這是他們寫的第一篇與投喂相關的文章,以前寫的文章多與飼料營養研究相關,這類文章沒法發表,這樣與養殖技術相關的文章才能夠發表,這讓他們深受鼓舞。
高院長說:“經過投喂次數的調整,使魚吃得更多,魚長得更快且飼料系數不會提高,這樣的研究想想都讓人覺得興奮,這會帶來很好的傳播效應。”
此后,高院長及其團隊又對其他魚種的投喂次數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除了鯽魚外,大多數魚沒有太大差異,堅持一天6次投喂比較合理。此外,還應注重“投食率”的問題,采用70%的投喂率比較合理,并且在人工投喂下的飼料系數最低。
演變:通威科學養殖模式
隨著研究深度、廣度的擴展,高院長及團隊所進行的研究也逐步全面和完善。高院長介紹,那時他們在飼養場除了對投喂次數和投食量進行研究外,還要進行服務等方面的內容,這是將養殖中不同技術集合的過程,他們將此稱作“通威科學養殖技術”。
對于此項技術的發展,還要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養殖行情不好,劉主席讓研究團隊對各個地方的養殖模式進行總結,于是他們就對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北邊等地的養魚模式進行了整理。在經過調研整理后,制作了好幾份針對各地養殖技術、養殖模式分析和總結的專刊。經過總結,他們對養殖模式進行提煉,并結合對養殖戶的服務,總結出了“通威科學養魚模式”,對此,還制作了一期《通威科學養魚模式》專刊。
2009年,通威研究團隊結合市場上的調查反饋及專刊內容,并對幾十種淡水魚生活習性的調研后,豐富了此前的養殖模式,繼而出版了《通威科學養殖模式》一書。至此,通威技術團隊也萌生了提煉高度精煉的科學養殖模式的想法。
雛形:365模式概念起點
“通威的科學養魚模式到底是什么?”通威股份副總裁、營銷總監兼技術總監王尚文提出這樣的疑問。王總認為養魚模式應該規范化,就需要將數字化概念融入其中,以此來體現其專業性和準確性,不然就談不上模式。
所以,“精準投喂組合”技術里面就出現了數字,亦即“1+1”模式,意思是1種膨化料加1種顆粒料。高院長說,不僅如此,當時其他地區的投喂模式也因地制宜的衍生出了數字概念,北方片區提出了“3070模式”,意即一條魚前期喂30%的1號料,后期喂70%的2號料。華東片區提出了“12530模式”,這是根據不同的水溫而定,也就是10度、15度、25度的水溫應該分別采取怎樣的投喂方式。這三種模式就是通威當時的養魚模式。
隨著時間的推進,養魚模式的數字演化也在不斷進行。2012年,通威的30周年慶典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當時我們在考慮應該怎樣展示通威的科學養殖模式,之后便開始了365養殖模式的提煉工作。”
在對前期養魚模式的提煉中,高院長團隊將目光鎖定在了北方的“3070模式”,和四川養鯰魚時的發現:即用35%的前期飼料加65%的后期飼料能實現最滿意的養殖效果。將這兩組數字綜合起來就得到了“3565”。經過精簡,便有了今天“365”概念的原始起點。
完善:365科學養殖模式
有了“365”的概念,這還遠遠不夠,將每個數字賦予實質性的技術優勢才是模式最終形成的關鍵,對此,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今,高院長仍然對365模式中的每個數字的演化印象深刻。365模式之“3”的演進與幾年前的廣東草魚論壇會有關,高院長在會上聽到有人提出了主養魚和混養魚的觀點,覺得這個觀點很好,就想到將此應用在365模式中。但不是照搬上中下三層魚的觀點,而是一種只分調水魚、主養魚和調底魚的新觀念。
而對于“6”的演進就沒有如此簡單,它是365模式中最為核心的技術部分。最開始“6”更注重的是精準投喂技術,如飼料品種的選擇、投喂量的把控等等。但在2013年通威研究院成立以后,通威更加注重技術研究,以及技術優勢的融合,“6”的概念也發生了轉折。王總建議將365模式提出來讓大家給意見,當時大家對365模式是應該針對公司,還是針對養殖戶進行了討論,最后王總將365模式定位在針對養殖戶上。各個技術部門則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對365模式進行完善,從精準組合投喂到均衡增氧,再到藻菌調控、底排污技術和魚病防治。至此,365模式便把通威各個部門的技術優勢集合起來,在研究上也有了分工。
通威365模式是集成多種技術優勢的先進養殖模式,將365模式定位于針對養殖戶,是要將它與養殖效益結合起來,發揮技術在推動生產、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當時在華東做的調水研究證明,通過水質調控可以降低餌料系數0.1,折算出來就是增收50%,所以“5”就賦予了增效50%的含義。
至此,王總提出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通威的科學養殖模式就是365模式。高院長談到,365模式以養殖戶最看重的養殖效益為衡量標準,把技術本身和技術部門連接起來,它所包含的每個技術都有著更深層次的東西可以挖。“若說把365模式寫成一篇論文,乃至一本書都沒問題,因為它本身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最關鍵的是它的實用性的完善,這也是我們的核心工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