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五十知天命。所謂“知天命”,你是選擇聽天由命,還是選擇懷揣理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2003年,將近天命之年的黃達靈,沒有選擇享福,而是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創業,事業之花梅開二度,他用行動向世人證明——創業,永不言遲!
在臨高縣新盈鎮,隨便問個路人后水灣怎么走,還不是每個人都能指得清楚,但是問海豐養殖基地怎么走,幾乎人人知道。由黃達靈創辦的臨高海豐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赫赫有名,金鯧魚養殖業的龍頭大哥,就坐落在后水灣。
臨高海豐養殖發展有限公司老總:黃達靈
12年前,不顧全家人的反對,時年48歲的黃達靈毅然放棄當時穩定的生意,帶著所有積蓄,舉家從三亞遷回老家臨高,義無反顧地投身創業。
高瞻遠矚放棄收購生意 投身金鯧魚養殖
1997年,黃達靈開始接觸水產行業,在三亞從事水產品收購,收購海洋捕撈的水產品銷往廣東、香港一帶,事業倒也做得順風順水。
2003年,隨著對行業了解的加深,他越來越覺得靠捕撈來供給市場,海洋環境遲早無法承載,只會越走越窄。而且,他還了解到山東沿海地區已經開始探索網箱養殖,技術上已經可行。于是,黃達靈作出了現在看來的確是高瞻遠矚的判斷——發展網箱養殖,才是向大海要飯吃的長久之計。經過考量,他看準了當時還比較小眾的金鯧魚的市場前景。
于是,他決定回家鄉臨高創業。這一年,他已經48歲了,還有兩年就“知天命”了。
當時黃達靈已經是“百萬富翁”,可是自己存折只有90萬元,還有200萬元在妻子手里。創業得投錢啊,妻子不同意拿錢怎么辦。于是,2003年3月,黃達靈組織召開家長會,聽取全家人的意見。果不其然,遭到全家人的反對。由于當時臨高政府方面出資買了8個網箱試驗海水養殖,以失敗告終。這成為家人反對的主要原因。
“別人資金這么雄厚都失敗了,你憑什么比人家強?”妻子質疑到。
“山東已經有人試驗成功了,再說海南又有這么優越的海水環境,別人失敗的根源在管理,只要我能管理好,我相信一定會成功,我對這個行業很有信心!”黃達靈反駁妻子。
最后,黃達靈的倔勁兒上來了。“不同意也得同意,明天全家跟我回臨高,這事就這么定了!”
資金短缺“逼”信用社貸款 終收獲第一桶金
2003年4月,黃達靈一回到臨高就馬不停蹄開始創業,花5萬元把政府做試驗失敗的8口網箱租下來,再花了61萬元修補好,又買了幾十萬元魚苗,投入生產。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2003年9月,自己的290萬元積蓄全部花完了!沒錢買魚料了,工人的工資也發不出,基地一時陷入困頓,而這時距離第一批魚上市只有一兩個月了。
“眼看勝利在望,不能功虧一簣,一定要借錢把這批魚供出來!”黃達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借錢談何容易,高利貸負擔不起,銀行又以網箱風險高不能作為抵押物為由,不愿意貸款。
百般無奈之下,老黃找到了臨高信用聯社的主任,懇求信用社貸款幾十萬元度過難關。這也讓主任犯了愁,沒有抵押物,這風險他也擔不起啊!
2天之后,走投無路的黃達靈再度上門找主任,心想,只要有一線希望都不能放過!這次,他抱著貸不到款誓不罷休的決心。主任說:“貸給你就砸了我的飯碗啊!”當時已經中午12點了,主任要下班了,黃達靈急了,說“你貸也得貸,不貸也得貸!我家里已經揭不開鍋了,你不貸款給我,我就跟你回家吃飯!”
最終,臨高農信社主任被黃達靈感動了,于是“曲線救國”,以聯保的形式,按每人貸5萬元,總共貸給海豐養殖公司75萬元。
拿到了救命錢,黃達靈全部用來買魚料,緊急投入生產。
2003年11月,金鯧魚大獲豐收,除去成本,凈賺200多萬元!黃達靈收獲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合伙失敗東山再起
2004年下半年,進入良性發展的海豐養殖公司吸引了“合伙人”的親睞,中石油旗下兩家公司出資600萬元,黃達靈出資400萬元開始了合作。3年的合作并沒有讓公司走上飛速發展的快車道,由于黃達靈占的股份少,管理方面雙方意見相左,黃達靈并沒有太多發言權,導致公司每況愈下,直到2006年血本無歸,賠個精光。
2006年下半年,黃達靈提出不干了,“合伙人”說你不干那我也不干了。“那公司下面一百來號人怎么辦!他們可是從漁民轉產來公司打工的,你們大公司應該有擔當,不能就這樣丟下不管!”黃達靈說。
經過協商,黃達靈最終接管了這些工人,跟合伙公司借了50萬元,租了100個網箱,開始單干,東山再起。這時的海豐養殖公司異常艱難,但工人們不離不棄,沒有工資也跟著老黃干。這或許是因為黃達靈在自己最艱難時刻也還為工人著想,又或許是因為,他們相信以老黃的魄力,一定能夠扭轉乾坤!
果不其然,老黃不負眾望,在他的掌舵下,公司從白手起家,到2011年累計賺了1個多億!黃達靈第二次到達事業的巔峰。
遭遇臺風血本無歸 借高利貸發工資
或許是天妒英才,或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就在公司發展蒸蒸日上之時,上天又跟黃達靈開了個巨大的玩笑。
2011年9月29日下午2點30分,強臺風“納沙”在文昌市翁田鎮登陸,中心風力達14級,這場臺風對海豐養殖公司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200多口網箱全部打上岸,所有的魚都跑光了,公司損失達7900萬元。
而此時,黃達靈正在寧夏出差,聽到基地遭受嚴重損失的噩耗,辛辛苦苦白手起家的公司,6年以來的成果毀于一旦,他整夜合不上眼……
9月30日開完會,黃達靈買了最快的機票趕回海南。看著被臺風打得稀爛的網箱被撂到岸上,有些還掛著腐臭的死魚,黃達靈悲痛不已,連續4天沒合眼,飯都吃不下。
“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回想起4年前的場景,今年正值花甲之年的黃達靈,還是禁不住老淚縱橫。
但是,后水灣不相信眼淚。“我再痛苦,也得忍著,在員工面前,不能倒下!”幾起幾落,早已被員工視為精神支柱的黃達靈,要再一次帶領大家,重頭再來!
10月2日是發工資的日子,就在大家猜測公司還能不能發出工資的情況下,為了不讓員工看出公司嚴重虧損,第二次一無所有的黃達靈悄悄去海口借了860萬元高利貸,給員工發工資以及恢復生產。為了穩住員工,他居然在這種情況下不但不降薪,反而每人加薪200元!
這讓員工們看到了希望,全身心投入災后重建。“大家不分白天黑夜的補網,一天干16個小時,盡量早日恢復生產!”黃達靈說。
這次臺風也給老黃一個慘痛的教訓,他下定決定要改進網箱的技術,讓網箱不再那么不堪一擊。在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的幫助下,最終采取了“水泥墩式”固定,數塊幾噸重的水泥墩固定住了深海網箱,這種方式可以抗14級風。在2014年臺風“威馬遜”、“海鷗”中,“水泥墩式”打了個漂亮仗,他的網箱未遭受大損失。
經過4年時間的恢復,黃達靈一邊還錢,一邊擴大生產,現在已經基本還完欠款,公司經營越來越好。公司目前共有525口深海網箱,其中直徑80米的網箱有50口、直徑60米的網箱150口、直徑40米的網箱325口,養殖金鯧魚1200萬尾,其余的深海網箱養殖魚類為石斑魚、龍膽魚等。2014年產值達1.3億元,2015年產值預計可達1.5億元,黃達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鯧魚大王”。
初心不改 愿意無償推動金鯧魚網箱養殖的發展
12年來,他的事業三起兩落,從一個只有7、8個臨時工的小基地到如今擁有200多名員工、年產值過億的水產養殖公司,黃達靈越做越大的“秘訣”竟是:創業不能滿足于賺錢,而是為了讓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大,讓更多人受益。
“如果只想著賺多少錢就退休了,那我早就賺夠了,但我覺得不能滿足于賺錢,一開始看準市場覺得不創業很浪費機會,現在我希望我能對全國的金鯧魚養殖行業做出推動作用,我愿意無償地傳授我掌握的網箱養殖技術!”
他的這種情懷,使得創業途中遇到的困難都有貴人相助、度過難關,更贏得了當地人的尊敬。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