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團養殖是一種“簡易”的工廠化養殖。養殖的本質是蛋白質轉化和養殖污水處理。就蛋白質轉化而言,常規工廠化養殖是飼料蛋白的一次性轉化,生物絮團養殖則是飼料蛋白的二次(或多次)轉化;就養殖污水處理而言,常規的工廠化養殖是固定化微生物(生物床)處理,生物絮團養殖是懸浮微生物(絮團)處理。
決定養殖成本有兩個重要因素。最關鍵的因素是飼料蛋白轉化率!飼料蛋白轉化率高則污染小,養殖容量大而養殖污水處理成本低。其次是能源成本——電費!不言而喻,電費高則養殖污水處理成本高。
鑒于目前我國的飼料蛋白轉化率低,污染大而電費又高的雙重壓力,在我國推行工廠化養殖也好,生物絮團養殖也好,都沒有任何優勢。
如果不開發飼料轉化率高(低污染)飼料,不大幅度降低能源成本(電費),無論工廠化養殖還是生物絮團養殖,成本一定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甚至高于能源價格低的一般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水產養殖產品將沒有任何出口優勢!
因此,生物絮團養殖離我國還相當遙遠!不是養殖技術問題,生物絮團養殖技術并不復雜,而是國情問題!想想我國汽油價格在世界上排第幾就明白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無法打聽到啟東生物絮團養殖使用哪家公司的飼料,蛋白含量多少,只知道用了35噸左右的飼料,生產出32噸的對蝦。經了解,我國幾大飼料公司南美白對蝦成蝦飼料粗蛋白為:TW:41%、HD:41%、TB:39%-42%、HX:38% - 42%。平均大約40%。
如果以飼料粗蛋白含量以40%計, 對蝦蛋白含量(濕)18%,則蛋白轉化率為18%/(40%x35/32)=41.14%,也就是說,100克飼料蛋白中,有41.14克轉化為對蝦蛋白,另外有100 - 41.14 = 58.86克蛋白成為需要處理的廢蛋白。或者說,每克有效蛋白(即對蝦每同化1克蛋白)產生58.86/41.14 = 1.431克廢蛋白。
根據本人2012年查閱的國際生物絮團對蝦養殖的資料,人家的飼料蛋白轉化率是68.7%,也就是說,100克飼料蛋白中,有68.7克轉化為對蝦蛋白,另外有100 - 68.7 = 31.3克蛋白成為需要處理的廢蛋白。即每克有效蛋白產生31.3/68.7 = 0.4556克廢蛋白。
也就是說,我們目前所謂的成功案例是,生產同樣的對蝦,污染是國際上的1.431/0.4556=3.141倍!且不說處理費用(電費)比別人貴,單純這污染率就難以承受了。如果我們這種水平的飼料去搞什么生物絮團養殖,估計別人養好了運到我們的菜市場都還比我們自己養的便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