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走進養殖房,里面是幾個半敞開式的隔間,山泉從水管接到每個池子里全天候流動。“從左到右依次養殖著蝌蚪、幼蛙和成年蛙等不同階段的石蛙。”說話間,合作社負責人陳秋霞掀起一塊瓦片,下面懸掛著白色的氣泡,“這就是受精卵,到時候小蝌蚪會沖破膠膜孵化出來。”
陳秋霞和丈夫葉興偉是安南鄉人,講起石蛙的習性頭頭是道。陳秋霞告訴記者,他們偶然從電視上得知,石蛙養殖已經處于相對成熟階段,具有投資少、效益高、綠色無污染等優點,只要在細節處用心,石蛙的成活率還是比較高的。慶元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溪流眾多,水質優良,正是養殖石蛙的天然寶地。
2013年,陳秋霞夫妻先后前往建德、龍泉等地“拜師學藝”,學成后在安南鄉陳村村建起了養殖場,從外地采購了100多對石蛙進行繁育。石蛙只需早晚兩次的管護,夫妻倆仍有充裕的時間務農、打工。
隨著小蝌蚪的出世,養殖場要進一步擴建,為了長遠考慮,夫妻倆在淤上鄉涂坑村的半山腰租了10多畝地,蓋了一個15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
“目前,場地已經夠用,以后再根據石蛙數量擴大規模。”跟隨著陳秋霞,在第一間房間,成群的蝌蚪在水池中自由地游玩,第二間是幼蛙的寓所,幼蛙們都躲在瓦片下,不時有幾只跳進跳出。“現在是白天,不敢打擾成年蛙,怕它們受驚,慌亂逃竄中受傷。”
養殖場的旁邊還有一個特殊的房間,那是專門給石蛙的飼料居住的。石蛙的飼料是什么?居然還有單獨居室。記者看到房間有個架子,上面放著一個個抽屜盤,黃色的小蟲在麥麩里蠕動著,“這是黃粉蟲,石蛙的飼料。”陳秋霞說,黃粉蟲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它們除了吃麥麩,還啃玉米、南瓜等,頓頓都是有營養的美食,從而也保證了石蛙的肉質鮮美。
目前,該合作社有種蛙200多對,自行繁育的幼蛙3萬余只。對于石蛙養殖的前景,夫妻倆充滿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