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因增氧機開得不及時,順企生生農業集團在番禺養殖場滿滿一口塘的魚因缺氧而翻肚死亡,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逾百萬元。如今,生生農業集團用上由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的物聯網智能水產養殖系統,系統監測到魚塘含氧量低就會自動開啟增氧機。而這只是生生物聯網農業智能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的一個縮影。
養魚也要用大數據
在生生農業物聯網智能水產養殖示范基地里的魚塘里,水面上漂浮著一個浮標,以太陽能為能源,通過浮標下的探頭監測魚塘包括溶解氧、酸堿度、電導率、濁度、水位等水質數據,再利用無線傳輸裝置傳送到農戶的手機里、電腦上。農戶足不出戶,就能對自家魚塘了如指掌。
以往農戶養魚多憑自己經驗看水養魚,肉眼觀察往往不準確,加上每一口魚塘價值動輒數十萬元甚至過百萬元,單單增氧這一項,農戶稍有疏忽就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如今農戶可根據需求設定曲線值,比如含氧量設定在4和8之間,系統監測到魚塘的含氧量低于4,就會自動開啟增氧機增氧,高于8就會自動關閉。
生生農業集團科技和品質管理部副總經理劉凌志說:“以前都是看水養魚,現在測水養魚才是正道。數據監測為養魚提供參考,應用這樣的物聯網技術,才算真正達到現代農業的水準。”
打造智能水產養殖系統
2009年,生生農業與中國水產科學院上海漁機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在引進、集成國內外先進水產養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創新,于2010年實現對魚類養殖全過程控制管理,營造魚類生長環境,實現全年高密度、高效益、安全可控的現代漁業基地。
如果說智能水產養殖是生生農業發展的抓手,那么生生農業通過工廠化養殖車間養殖的“生生魚”是其精心打造的品牌。“生生魚”是生生農業旗下的主營產品,通過把從農戶采購回來的魚放到暫養池中,逐漸減少飼料投喂量,并進行拉網鍛煉使其充分瘦身;再轉移到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以嚴格的水質監控加上專用的水循環系統對魚進行凈化和品質改良。
“生生魚”營養豐富。以草魚為例,“生生魚”系列的“生生”草魚對比土塘草魚,營養指標中的氨基酸、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魚骨總鈣含量均顯著高于后者。2014年度,“生生”草魚更是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
工廠化養殖所帶來的不僅是魚質的提高,更有對資源的優化。在生生農業集團共計4680平方米的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里,只能看到寥寥可數的幾個工人。“同樣規模的一批魚,在土塘里凈化需要3~4個月,而在基地里只需要40~50天。”生生農業集團技術員小周介紹道。
傳統農業轉型在即
“順德養殖業歷史悠久,但正因為如此,養殖農戶更多依賴自己的經驗,思維依舊固守,傳統農業轉型在即。”生生農業集團總裁助理王小林認為,目前公司所做的僅僅是“走出一小步”。
現在還有哪個年輕人肯來養魚?去哪找人看管魚塘?成本還能不能降低?王小林連連發問。他說:“有經驗的農戶越來越少,人工越來越貴,有了物聯網智能水產養殖系統就能實現一個人看管全部魚塘。如果整個順德都用上我們的工廠化智能水產養殖,通過提高水產養殖密度,產量起碼能增長20倍。”
打破外企壟斷高云推出“中國芯”
佛企高云科技自主研發fpga芯片,進軍高端智能芯片領域
佛山日報訊見習記者何國勁報道:小至手機、大至智能機器人,智能芯片無處不在。越是復雜的設備對高端智能芯片的運算能力要求越高,而以fpga為代表的智能芯片,核心技術卻在美企手中。如今,高云科技推出自主研發的fpga芯片將打破這一局面。
被稱為“萬能芯片”的fpga芯片,廣泛應用于互聯網+、機器人、大數據等領域。同時fpga作為數字系統設計與應用的重要平臺,在移動通信系統、高速通信、現代國防科技等民用和軍工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廣泛的應用以及可編程的靈活性,故被譽為“萬能芯片”。
但國內fpga市場卻被以賽靈思、阿爾特拉、萊迪斯三巨頭為代表的美國廠商壟斷,美國對我國的fpga產品與技術出口也進行嚴格審核和禁運,使國家在通訊、航天航空乃至國家安全方面都受制約。
廣東高云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在順德創立,致力于國產fpga芯片研發與產業化。回憶起高云的創立,高云科技首席執行官陳同興說:“當時我們手頭上有好幾個創業項目,討論來討論去,居然挑了個最難的!”
目前,高云在佛山順德、美國硅谷、上海張江、山東濟南四地均設立研發基地,以國際著名的fpga領域專家宋寧和fpga硬件研發專家朱璟輝為團隊領軍人物,打造出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科研團隊。
晨曦系列gw2a-55k可算是高云fpga芯片的得意之作,在小小一塊55納米的芯片上有高達400萬個陣門,可同時高速運算。“gw2a-55k的推出使高云半導體成為國內fpga廠商中的領導者”,陳同興表示,“在目前中密度的fpga國際市場上,gw2a-55k是同等密度的器件里提供輸入輸出最多的,已成為輸入輸出單位成本的領先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