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張家港市的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沙洲魚菜共生農場嘗試了一種循環高效流程養殖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水產養殖,這里的魚都集中養在水塘內的5個水槽中,每個200立方米的水槽能夠產出2.5萬公斤魚。這種高密度養殖模式,技術核心就是對水的循環使用。
記者在沙洲魚菜共生農場的水產養殖區看到,水塘里放置了5排水槽,水槽放養了大量的魚苗。這里的技術員介紹說,這是一種高密度流水養殖技術,一個水槽有水體200立方米,到收獲期的時候,每個水槽能夠出產2.5萬公斤魚。沙洲魚菜共生農場的技術員杜興偉表示:“5個水槽的產量就是10萬公斤到12萬公斤,普通養殖可能需要五六十畝水面才能養這么多公斤魚,而我們的5個水槽才不到2畝。”
杜興偉介紹說,之所以產量會這么高,主要是由于他們對水槽定時進行換水,保持水體清潔,同時通過技術手段來增加水體的溶氧量。杜興偉解釋說:“那邊是增氧系統,這邊是推水系統,通過不停地換水,讓水槽中水的溶氧、氨氮、PH值、亞硝酸鹽這些指標方面都滿足魚類的生長,只要這些指標滿足了,魚類的密度高是不成問題的。”
在整個養殖系統內,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域便是凈化區,通過凈化區的凈化,從而實現了整個水產養殖零污染、零排放。“我們通過這個高位提水裝置把那個產生的糞便、廢水提到上面的凈化區達到凈化的目的,凈化區里面有蘆葦稻還有水芹,通過蘆葦稻和水芹的吸收把養魚過程中產生的那些有害的物質全部都給分解掉,達到凈化水的目的。凈化好的水再回流到生產區里面,然后達到整個大循環的目的。”杜興偉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