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水產養殖就沒有營養飼料,事實上我5月份在韓國已經做過這個報告。因為今年3月,有國外專家發表聳人聽聞,尤其是批評了中國的水產養殖人,指責中國的水產養殖必然會造成世界漁業資源的枯竭。
麥康森院士
事實上,大量數據證明,中國的水產養殖是為保護魚類資源做出貢獻。世界漁業產量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1985年以后,世界水產品的增加,主要來自水產養殖。
中國是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主要貢獻者,超過60%。但是思想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總會有一些思潮,反對水產養殖。今年3月,加拿大,有一批人反對水產養殖。我做報告的目的就是針對這篇文章。
中國水產養殖與世界野生資源之間的關系,這個文章令我們很多人感到意外。這個作者最重要的聳人聽聞的結論是:中國的水產養殖必然導致世界漁業資源的減少。這個引起了國內外很多人的擔憂,導致了一系列的評論。
他們說中國的水產養殖是一種威脅,認為中國的水產養殖影響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反對水產養殖的人普遍認為,水產養殖威脅了水產品安全,水產養殖應該停止或者粗養,不應該精養。
但是中國水產養殖發展30年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缺乏全局觀。事實證明,人類發展,從采集到種植,從打獵到養殖,這是人類社會生產力提高的必然要求和結果。當人類從狩獵到養殖至今,狗已經馴養4000年,羊養殖1000年,豬9000年,貓3500年,馬5500年。魚也會面臨一個推動力,就是人口的增加。這些西方的反對者,無論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魚必然和其他養殖動物一樣,都是從捕撈到養殖的一個過程,不可改變。
縱觀中國的水產養殖歷史,中國的水產養殖高速發展。1959年,養殖和捕撈同樣重要。80年代,一定要以養殖為主。2009年,中國養殖產量占水產總產量超過70%。中國在世界水產養殖的產量近70%。這是聯合國良種組織2006年的數據。
中國水產養殖是否過度捕撈了海洋里面的資源?
我們可以再看另外一組統計數據。世界各國人均捕撈量,在排前1位的國家中,中國只有9.5公斤,倒數第二,中國捕撈產量還沒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11.3KG。
所以說中國過度利用海洋漁業資源毫無根據,這種指責是毫無道理的。中國人口占了世界19.5%,但是我們的捕撈量只占了世界的16.9%。未來5年里,中國的捕撈產量也不會超過他應得的那個份額。
西方養的鮭鱒魚類,是純肉食性魚類,我們的肉食性魚類不到10%,雜食性魚類42%,濾食性魚類50%。
中國從1993年都2000年,魚粉的用量是不斷增加的,但是2000年到2015年,中國的魚粉使用量160萬噸左右。在過去15年里,因為價格的影響和技術的提升,我們使用魚粉的效率在提升。魚粉55%用于水產養殖,相當于88萬噸魚粉用于水產養殖。
整個中國水產養殖4600萬噸,消耗了多少資源呢?691萬噸的魚,我們生產了淡水2600萬噸,海水1600萬噸。也就是說,我們用一斤的海洋漁業資源,產出4.1斤的魚。如果我們只算飼料這一部分,1噸的自然漁業資源,生產3.2噸的魚。這些數據再清楚不過了。
由于我們飼料技術的提升,我們不斷使用飼料替代蛋白源,用于循環使用,減少依賴。中國每年進口魚粉100萬噸,歐洲進口70萬噸,日本40萬噸,越南10萬噸,中國對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貢獻是61.7%,歐洲4.3%,日本1.0%,越南4.6%。這些數據都充分證明一個事實,他們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在浪費漁業資源。
一國外專家拉斯特布朗說,只有中國,才能用如此低的資源,提供這么多的魚。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產品的出口占了農業的1/3,中國每年水產品進出口在400萬噸左右,中國的水產養殖同樣是對中國以外的人有著巨大的貢獻。
水產養殖比別的動物對環境更加友好,中國的水產養殖尤其是濾食性魚類,能夠從環境里移走碳、氮、磷,2009年,我們從水體移走1.3萬噸碳,18萬噸氮,9000噸磷。
一篇發表在Natuer的文章《未來的魚》寫道,1970年,世界只有6%的魚類來自水產養殖,2006年已經大于50%。到2030年,所有的魚幾乎都是人工養殖。這就是水產養殖未來發展的趨勢。
綜上所述,這種批判是沒有道理的。毫無疑問,中國的水產養殖保護了世界漁業資源。(本文是小編在世華會上的聽課筆記,第一時間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