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近千億元交易中,更多的是服裝、日用品、化妝品,農產品所占分量難與匹敵。處于鼎盛時期的電商,對廣東傳統養殖業究竟是“看空”還是“看多”?
正值秋冬進補時節,廣東惠州竟有商家通過線上線下“眾籌”方式,賤賣8年母甲魚,市場價幾千元一只8年老甲魚可謂難得的大補食材,更難得的是,這是產了8年卵的母甲魚,圍觀市民感興趣又不禁疑惑,把產卵的甲魚賣了,豈非自斷后路?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農產品,特別是生鮮類農產品,電商時代下如何發展仍無最佳答案。一邊是傳統銷售遭遇壓價、易被騙、維權難的問題,一邊是電商之路面臨農產品季節性強、難保存、無品牌等困難。在電商之風吹來之際,農民應如何把握,才能乘勢而上?
疑點
農戶受騙,賤賣甲魚實無奈
上周末,惠州南山公園內,有商家發起眾籌賣甲魚活動。記者了解到,所謂眾籌,其實更像是賤賣,因為出售的是四至八年的“老鱉精”,比如市場售價在3000元以上的四五斤重老甲魚,僅賣800元。在吸引市民關注的同時,也有人質疑。
記者了解到,要眾籌出售的1.2萬斤甲魚,產自距離惠州200多公里遠的汕頭潮陽梅花農場。
今年6月,梅花農場做成一單“大生意”,一名福建商人以每斤高2元的價格將甲魚收購,并答應一星期內付清貨款。按照傳統交易方式,商人派來的一名代表僅簽了一個提貨單,就把上萬斤價值26萬元的甲魚拉走,其中,養殖戶鄭銀喜家就占了20萬元。
付款時間到了,商人卻失聯了,心急如焚的農戶報警,一開始卻因證據不足未能立案。
雖然當地公安近日已介入調查,但此時受騙養殖戶的資金鏈已斷裂。“原本指望這批甲魚售賣的錢可用于其他成年甲魚的飼養費,如今錢打了水漂!编嶃y喜等兩家農戶只能選擇賣掉1000只產卵8年的母甲魚,以籌得農場內成年甲魚的“餐費”,維持農場運作。
“賣掉它們,并非自斷后路,農場有其他產卵甲魚。”鄭銀喜認為,再不賣掉,恐怕才是自斷后路。
上萬斤甲魚,怎么賣是個大問題,鄭銀喜找到在惠州做甲魚生意的侄子鄭緒彬,經過研究,鄭緒彬決定眾籌,“與其說是創新銷售模式,不如說是無奈之舉。”
農戶用微商城預購方式,向網友募集成年甲魚的飼養費,每個出資的網友,在眾籌結束當天統一收到八年產卵甲魚。
困境
靠天吃飯,時代在變我未變
今年50歲的鄭銀喜,養了20多年甲魚。身處山區,要不是情況緊急,眾籌這個詞,他絕不會聽說。
20年前,甲魚一度賣到580元/斤高價,加上梅花農場天然的山泉水和近港條件,村民因地制宜發展起甲魚養殖?珊镁安婚L,2003年,日本甲魚被大規模引進,因易養殖、生長快、成本低等特點,給梅花農場養殖戶造成巨大沖擊,農戶數量從300戶直降至30戶。
“農民,就是靠天吃飯!编嶃y喜稱,季節到了,就要打電話問熟識的客商收不收甲魚,行情好,魚質好,價格就高點,行情差,價格肯定也低。
甲魚生性兇猛,一次抓捕會驚擾它們相互撕咬,因此只能等有資金的商人一次性收購,無法零售。這種單一的傳統銷售模式因信息不對等,可能遭受不良商人大肆壓價。“不是沒想過改變,是沒文化,不懂高科技。”鄭銀喜言語中帶著無奈。
除價格低不可控,溫室甲魚和催長飼料的出現也使競爭艱難。梅花農場距海港僅10公里,海魚做甲魚糧加運費才2塊錢,比5元一斤的飼料便宜得多。
鄭緒彬認為農民很“傻”,看不到催生飼料背后的高效回報率,但正因為“傻”,才有梅花農場4年出一次欄的原生態養殖、健康無激素的甲魚。
農戶不懂高科技,更不懂法律。身處潮汕地區的鄭銀喜與人交易基本靠信任,前文所說商家的騙局,能成功也是因為信任。兩人從未簽訂合同,只是口頭約定。
出路
市場細分?等待專門平臺?
鄭緒彬,梅花農場的人大多稱呼他為“瘋子”。這個大學畢業的青年原本在中國移動公司上班,2005年辭職后創業做國際物流代理,有房有車,生活有滋有味。
2011年開始,鄭緒彬下決心賣車賣房,到全國各地取經,終于找到一條傳播梅花農場的道路——品牌。他注冊梅花農場商標、申請無公害認證、企業認證,在淘寶開了同名甲魚銷售店。甲魚在淘寶店并不好賣,一直在虧損中。
對于原因,他認為, 一方面是甲魚屬活體,快遞費昂貴,送往省外至少要花50元。另一方面電商還沒走到家庭餐桌,民眾習慣還未養成。
“淘寶競爭越來越厲害,越便宜的東西賣得越好,卻不一定是品質好的!痹诨ヂ摼W駐扎幾年的經驗告訴鄭緒彬,要等有實力的企業家去細分市場,建立新的專門生鮮平臺,這樣自己的高品質甲魚一定會被挑中并買回去。
業內說法
特色農產品靠電商十分困難
對農產品的電商之路,在惠州從事電商買賣十多年的馬先生認為,“特色農產品進入電商領域做起來十分困難”。因為傳統銷售渠道中的商人壟斷市場,農民不懂得通過電商繞過中間壁壘,農民和農村的基層管理者還未接受新的理念和技術。其次,農產品地域分割嚴重,需要大量資金宣傳。質量上乘的農產品往往被數量大的次等產品替代。并且,特產農產品季節性強,運費較高,很難輸送到全國各地。
專家觀點
政府應牽頭夯實產業鏈基礎
“要教育市場,讓消費者慢慢養成網購生鮮的習慣。”惠州學院經管系教師謝鴻飛稱,目前像京東超市、美萊網等都在努力,一些大城市還為上班一族開發了賣菜APP,網上訂購,下班路上順路拿回家,小城市也可借鑒。
“單純希望通過電商來銷售農產品不太現實,應該當地政府帶頭,夯實農產品的產業鏈基礎!彼J為,應結合當地特色旅游資源,將在線旅游、O2O和網購融合起來,讓特色農產品成為特色經濟產業,帶動當地產業升級,提高農民收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