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是比利時的一位室內對蝦養殖戶,同時他還是一位對蝦飼料顧問。最近他遇到一個很頭痛的問題——蝦長不大。以下是他的一些思考。
如果蝦苗質量不好,會有什么后果?
我的蝦苗是從SIS的佛羅里達基地進口的,拿回來時不僅個頭小,而且大小還不均勻。我無法想象,雖然蝦苗在車間做過應激測試,但與飛機上在16-20度的溫度下運輸24小時比起來,這種應激測試簡直太小兒科了。蝦苗到達以后,沒有觀察到大量死亡的情況,最大死亡率是20%,平均在10%左右。
但是,經過2-3周的養殖,對蝦大小不一的情況愈加明顯。一些蝦苗達到0.5克,甚至有些大的能達到1克(500頭),但是有一些蝦苗仍然只有1cm左右。再經過4-5周的養殖,有些蝦苗已經達到4克(130頭)了,但還有一些苗仍然是1cm的長度。令人驚奇的是,1cm大小的蝦苗腸胃也是飽滿的,可以說這些蝦苗吃食是正常的,他們只是單純的“不想長大”。我通常會在放苗后喂5天PL-11大小的豐年蝦(大豐年蟲),但是這一批苗我不得不增加投喂天數,一共喂了10天,因為蝦苗實在太小了,投喂豐年蟲就是為了讓它們生長快一點。
起初,我開始養殖對蝦時,也犯了很多錯誤,包括水質問題,亞硝酸鹽升高等。因此當蝦苗的成活率很低時,我都把之歸為個人管理失敗造成的,也當是學習經驗教訓了。但后來,我陸續養出幾批蝦,沒有任何的水質問題和病害問題。但是現在,蝦苗的成活率卻很低。因此,我想出一個方法來統計我蝦苗的成活率,結果是失苗率達到80%,而且60%是在1克以前就已經開始失苗了。另外20%是在1-5克的生長階段陸續死亡的。當蝦苗超過5克時,后面養殖的死亡量基本為零。
我已經改變我的養殖策略去提高成活率,但是那些個頭長不大的蝦苗的數量還是沒有減少,因此,我不知道是否還值得繼續拯救這些“侏儒蝦”,它們是否還會繼續生長。
我和很多歐洲的蝦農也聊過,他們采取不同的養殖模式,但是或多或少都會有上面我說的情況。基本來說,無論你采取什么措施,到最后也只有一部分蝦能養到上市規格。
現在我就要反問了:
1、我怎么知道哪些苗能長大,哪些不能?
2、什么原因導致蝦苗長不大,是不是在蝦苗的培育過程中不完全發育造成的?
3、我猜測那些蝦苗是來自同一批苗、基因是相似的,因為我每次只買5-7萬尾蝦苗,因此猜測他們屬于同一品系,難道是遺傳問題?表觀遺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